“因为担心贸然前去会打扰老人,所以我们事先和老人的亲属取得联系,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后才登门拜访。”来到永嘉后,实践小分队的同学们带上水果和准备的印章、书法作品,敲开了老兵家的大门。
在唠家常的过程中,话题慢慢说到了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此时,老人们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怎么也收不住了。一个个震撼心灵的故事从他们口中娓娓道出。
老兵杨胜义经历多次抗战,恶劣环境下的长沙会战至今让他记忆犹新。那时,杨胜义是野补一团连队的号手,他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听从领导指挥,吹响号声向战士们发出信息。
“现在,很多电影和电视作品与实际有些不符,我们那时没有电话、监听器设备,军队作战全靠军队号指挥,连队之间也只能依靠通讯兵来传达信息。所以信息都比较滞后,给军队作战造成诸多阻碍。”杨胜义说。
在1943年的常德保卫战,杨胜义由于忙于战斗,连自己的小腿被子弹擦伤都没发现。
说到这里,杨胜义还给小分队的成员看了他的伤痕,虽已过去多年,印记仍触目惊心。
胡洪海今年91岁,虽然一头白发,但是身体健朗。当年,正在念初中的胡洪海怀着“国家有难,人人有责”的一腔热血,毅然参加了远征军,随队奔赴云南,开始了抗战征程。
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爬滚打和数不胜数的实战抗争,让胡洪海变成了一个响当当的英雄男儿。任职司务长时,为前线运送粮食弹药是他最主要的任务。
一次,他一路运送物资到达湖南长沙时,发现城门被大量日军把守,飞机坦克城内待命,易守难攻。“部队连续奋战三天也未能突破,直至第四天晚上,趁着敌我双方混乱局面,展开近战,我们的部队拿出大刀直接和日军对抗,最终成功突破防线,将物资全数送至前线。”胡洪海自豪地说。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