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讯 与妹妹和儿时伙伴重逢,见到了当年挑水的水井,祭拜早已离世的父母,参观“南充抗日老兵图片展览……日前,102岁抗战老兵郑天付在安徽阜阳、四川南充两地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回到了阔别84年的故乡。“终于回家了,我很高兴!”欢迎仪式上,郑老一句简单的四川话,引得现场掌声四起。
2013年10月,阜阳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在阜南县地城镇敬老院寻访到一位抗战老兵郑天付。据郑老回忆,他1931年离开老家南充顺庆大堰沟村,到重庆合川县打工,从此再没回过家乡。1938年初,他在合川入伍国民革命军,此后随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大别山大界岭和小界岭战役等无数次与日军的战斗。
虽然郑老在阜阳生活了67年,但他依旧忘不掉的是老家那蜿蜒的小路、清香豌豆面以及他最思念的亲人。志愿者每次和郑老交谈,他都会习惯性地说:“要是我能回老家看看,就算死也可以闭眼了。”说到这里,郑老都会把头深深埋下,不停地抹眼泪。
近20年来,郑老及女儿女婿曾无数次给四川的老家发电报或写信寻亲,但都杳无音讯。随着岁月流逝,老人返乡之情愈加强烈。郑老的女儿说:“几十年来,俺爹一直念念不忘他的家乡。特别是1997年母亲去世后,他更加思念故乡;一想到家乡的亲人,夜里就睡不着觉,一提到家乡就流泪。”郑老一生坎坷曲折的经历,让志愿者们唏嘘不已。随后,他们多方辗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郑天付老人的妹妹郑玉芳。
今年6月13日,安徽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刘冬梅通过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牵线,联系上南充民革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双方就郑天付老人回乡事宜进行了沟通和协商,希望共同帮助郑天付老人圆他几十年的归乡梦。
为解决老人回乡费用问题,阜阳志愿者借助阜阳玫瑰联盟互联网+高端易货会的平台,举行“送抗战老兵回家”公益拍卖会,共筹得善款3万元。同时,民革南充市委主委王晓贤就老人回乡的安全、志愿者组织和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安排民革党员中的医生和护士迎接郑老。
经过一系列准备,6月30日9点30分欢送仪式结束后,“送抗战老兵回家”正式起航。途中郑老不时念叨着一句话:“从重庆到南充有180公里,从南充到我家还有40多公里。”郑天付乡音未改,说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离家还有多远,他一直记得清清楚楚。踏上故乡土地这一天,老人足足等了84年!
“他离开家乡的那年,我只有3岁。一想到哥哥回家,我就忍不住掉眼泪,想让他在家里多住几天。”在辉景乡大堰沟村,看到哥哥郑天付,87岁高龄的郑玉芳声音颤抖地说。虽然她童年时和哥哥在一起的记忆已经模糊,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总是会胜过时间的磨砺。中午,村上摆了15桌坝坝宴,用18道家乡菜肴招待郑老和阜阳与南充的志愿者。郑天付与妹妹并肩坐在饭桌上,望着满屋的亲人和热情的乡亲,他禁不住泪流满面:“我现在有两个家,一个在阜阳,一个在南充。”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