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特别讲到:“解放战争时期,兰州战役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第一野战军解放兰州,为解放整个西北铺平了道路”。兰州战役红色资源为省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教材,兰州市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抓好“三个关键”,采取“三项措施”,打造“三个高地”,创新“三种模式”,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学史立行,鉴往知来,激励人们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照亮着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前进道路。
抓好“三个关键”,把握历史机遇
兰州市紧紧抓住“一个指导思想,一场决定战役,一个英雄团体”三个关键,让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成为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特别讲到兰州战役的重要性,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重要指示,为红色资源活起来、热起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回溯中国革命的编年史,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为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解放铺平了道路,一战定四省,开创了西北全新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成为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70多前年的兰州战役重要性不言而喻,70多年后的陇原骄子“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展现出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是党史学习教育最好的镜子。
采取“三项措施”,建强红色基因库
立足兰州战役,创新实施“体验式”党史学习模式,通过“深挖打点、丰富穿线、组库扩面”三个措施,让党史学习品原味、有滋味、能回味,推动形成“立体式”党史教学体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常态化开展“红色记忆抢救”工程,先后投入900余万元,用于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的基础设施、人文景观、烈士墓区、历史文物等300余处的整治维修和抢救工作,收到各方捐赠史料200余本,文物40余件,深挖整理英烈事迹和兰州战役史料,让每个事迹生动、鲜活,整理出版了92名烈士事迹《英名录》,根据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讲述的真实事迹开发新故事、充实新内容,拍摄纪录片《千里寻英烈》《老兵回忆录》,四部《老兵回忆录》被学习强国、中华英烈网等平台采用。以兰州战役为原点,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红色故事串联成线,整理出版了《兰州战役战史图集》,举办《兰州大决战》主题展览20余场,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了《我的解放时刻—兰州》《百城百战之喋血兰州》和《兰州战役》等纪录片的拍摄,协助完成的《决战兰州》在央视三次播出并两次获得全国纪录片大奖。建立健全红色资源师资库、内容库、基地库三个资源库,以优秀专职讲解员、志愿讲解员、小小讲解员为基础建立师资库,用红色故事、史料、文物等建立内容库,把兰州战役纪念馆、兰州市烈士陵园、沈家岭、营盘岭兰州战役遗址等建成基地库,创新开发包含图文、音频、影像的“立体式”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有平台、深下去、活起来。
打造“三个高地”,用活红色资源
通过打造“党员铸魂补钙的高地、学生红色逐梦的高地、群众凝聚力量的高地”,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热起来。兰州市烈士陵园内,“西北大决战”“红星照耀中国”两个纪念馆遥相辉映。在高耸巍峨的纪念碑下,奏唱国歌、敬献花篮、鞠躬致敬、瞻仰纪念碑,聆听卫国戍边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擦拭墓碑、写下感悟,走进纪念馆入党宣誓、讲解员讲述,通过雕塑、油画、沙盘、情景再现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再现了解放兰州的历史片段,这是兰州市烈士陵园、兰州战役纪念馆每天工作常态,通过一连贯的动作,让前来参加活动人员在庄严的仪式中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不忘来时路,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补足党员精神之钙,为学生种下红色基因种子,凝聚广大群众磅礴力量;在感悟思想伟力中,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据统计,市烈士陵园一个多月来组织祭扫瞻仰烈士英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单位团体达2900余个、群众20万余人次,是以往全年参观人数的总和,组织开展纪念大会5500余场次,讲解3000余场。组织培训20名“红领巾讲解员”到战役纪念馆开展义务讲解,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培养新时代红色传承人。开展兰州战役英烈事迹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宣讲30余场,英烈教育20余次。
创新“三种模式”,掀起党史学习教育高潮
通过“最高规格致敬英雄、创新祭奠缅怀方式、强大立体的舆论宣传”三种模式,将党史学习教育推向高潮。在“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英勇牺牲的第一个清明节,兰州以最高礼仪护送陈红军烈士亲属前往市烈士陵园,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兰州市、陇南市共同隆重举行祭奠缅怀陈红军烈士活动,社会各界群众或夹道目送、或参加祭扫活动,无数人泪洒现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结合清明祭扫和党史学习教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祭扫方式,积极为省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搭建平台,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兰州战役数字馆率先进入全省网上展馆,并进入省文物局与人民网合作开发的“甘肃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推送了《决战兰州》《我的解放时刻》等文献纪录片专刊,依托中华英烈网、市局官网、兰州市烈士陵园VR虚拟展示系统等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祭扫,实现了网上祭扫、代为祭扫、远程祭扫,以可视化、交互性“云祭扫”方便社会各界群众足不出户纪念缅怀英烈、学习党史、传播红色文化,连日来,仅网上祭奠陈红军烈士的就高达1100余万人次。清明前后,依托兰州市烈士陵园开展祭扫和党史学习教育迎来高光时刻,全社会的目光聚焦这里,4月3日央视直播达5分钟,人民网、新华网等众多媒体报道转载达200余篇,央视新闻发布的“妈妈在陈红军墓前摆满他爱吃的菜”“陈红军烈士墓前,孩子第一次‘见到’了爸爸…”和新闻联播发布的“今天来到陈红军墓前:清澈的爱,我们要这样回应”泪动无数人,开通外卖小哥代祭服务被新华社微博官方账号发布,阅读量超过4.9亿人次,讨论量2万人次,新华社发布的“收货地址烈士陵园,这10000份网友的祭奠让人泪目!”浏览量达157万,一系列规定动作、创新动作让这片红色热土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