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以党的建设为总揽,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为中心,着眼退役军人期盼和需求,着力“十个全面”,突出“十有目标”,实现从抓组建到强基础再到精服务的逐级提升,有效推进了辖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全面完善工作机制,突出“领导有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委关于新时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形成“五纳入、五统一”总体工作布局:把退役军人工作纳入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统一考核;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范围,统一落实;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范畴,统一实施。全街退役军人工作呈现出“站位高、谋划实、效果佳、发展快”的时代新特点。街道、社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均由两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副站长由街道武装部部长兼任,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形成了“书记抓书记、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全面打造服务阵地,确保“办公有地”。依托华利佳悦城项目建成了面积1800平米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将退役军人服务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有效破解了服务场所紧张的难题。严格按照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创建标准,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军的特色、家的温馨”的建站指导,打造了“一站一家一窗口”的退役军人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让辖区1160多名退役军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全面强化业务培训,保证“办事有人”。在建立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基础上,在全街35个网格均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点,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网络。两级服务站安排专职、兼职工作人员各1名,承担退役军人政策咨询、优抚帮扶、就业创业、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具体工作。并签约2名律师,积极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援助。35个网格由247名“微管家”为辖区1000余名退役军人提供政策解读、就业帮扶、帮办代办等“微服务”,增强退役军人归属感。同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列入全街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线上+线下”“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方法,让党员干部吃透政策,保证退役军人办事有人,事能办好。
全面加强思政引领,做到“心中有党”。依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指尖课堂等,学习中央、省市区相关的理论政策,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教育管理。同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辖区退役军人党员赴兰州战役纪念馆、市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汲取红色文化力量,增强理想信念;常态化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推广、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强力营造尊崇氛围,引导退役军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保障有力”。以学习宣传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为主线,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年”“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法律政策落实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全国示范型服务站为抓手,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创建标准和“五有”要求,提出“一体六化”(以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主体,打造服务保障规范化、联系帮扶常态化、问题解决精准化、日常管理网格化、志愿服务品牌化、宣传引导经常化工作模式)服务站创建模式,依托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老兵之家等现有资源,全力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行“热心帮办服务、爱心预约服务、耐心延时服务、贴心待办服务、暖心回访服务”的“五心”工作法,架起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连心桥”,打通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
全面创新优待褒扬,彰显“关爱有加”。多措并举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进一步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印发《土门墩街道创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实施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充分发挥辖区人武部资源优势,形成双拥工作合力,确保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坚持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认真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工作制度。为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坚持“送(干部送上门)、挂(工作人员挂上墙)、讲(宣讲悬挂光荣牌的重大意义)、照(给悬挂家庭照一张合影)、留(留下联系方式)”悬挂要求,做到应挂尽挂、及时悬挂、规范悬挂。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点,开展为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祭扫活动;联合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司法所开展送文化、送法律、送科技、送教育等进军营活动;开展了“退役老兵讲党史 薪火相传润童心”“把爱带回家”“帮扶单亲家庭送温暖”等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增强双拥创建活力,营造浓厚的双拥文化环境。
全面实施扶危解困,体现“帮扶有心”。持续加大对特殊困难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等群体的帮扶关爱工作力度,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实际需求,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建档立卡,有针对性制定帮扶计划。利用“春节”“端午”“八一”等节假日广泛开展走访慰问,为40名生活困难的退役老军人、老党员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确保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家庭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为更好地与退役军人建立关爱和沟通桥梁,通过“微信塔群”服务模式,建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户”工作机制,干部联户,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各社区书记与18名困难退役军人办理结对帮扶连心卡,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群众说事”则依托微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线上办理、帮办代办等服务,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突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九大功能,让退役军人享受“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带来的便利。
全面拓展就业渠道,力求“就业有岗”。依托“微管家”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培训、招聘等就业信息,推荐辖区退役军人积极参加“情系退役军人助力就业起航”为主题的春季退役军人及家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增加就业几率。宣传动员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提供免息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积极联系区社保局等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的申请受理、资料审核、信息确认并将资料手续上报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做好部分退役军人社会保险接续收尾工作。
全面搭建参与平台,展现“治理有方”。积极打造“乡街吹号、老兵报到”平台,建立先进模范示范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环境卫生监督岗,吸纳60多名志愿者,组建“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联合辖区民警、民兵开展国防教育、平安守护、环境保护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退役军人志愿者始终坚持冲在第一线,开展值班值守、监督检查、消杀防控作业,涌现出像韩悌刚、王军等一批先进典型。由20名基干民兵组成“民兵应急分队”,共同担负辖区应急抢险工作。服务群众、冲锋在前,民兵队伍真正发挥出“建在身边、握在手中、用在关键”的重要作用。
全面推广枫桥经验,保证“倾诉有门”。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发挥职能,以学习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载体,开展退役军人矛盾问题攻坚化解。把退役军人热点难点问题纳入领导包案,选聘20名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作为调解员充实到街道调委会中,依托人民调解室、人大代表接访日、民情恳谈会、“板凳会议”等,做好政策解释、思想疏导、权益维护等工作,指导督促5个社区均建立3人以上调解委员会,依靠群众自治就地化解矛盾,依靠法治手段公正解决矛盾,依靠德治教化制约控制矛盾,依靠心治服务源头预防矛盾,依靠智治支撑高效处置矛盾,做到事心双解。截至目前直接受理并调处各类民事纠纷215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防止因民事纠纷激化可能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3起、2000余人次,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项、发挥作用不缺位六项目标。(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