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起,后勤工程学院院长方振东、政委赵桂林先后带队前往拉萨与西藏军区领导共同探讨院校服务部队路子。
2014年5月,受西藏军区之托,该学院开始承担大量“9.18”灾后重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监理工作。
为此,该学院成立了由工程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董希云为设计、监理组组长的专门服务机构。工程监理部主任胡远新和他的监理团队共50多人,便活跃在了西藏边防各个施工点上……
(一)
胡远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陆陆续续做服务西藏军区部队的事了,加上出生在拉萨,的确可以算得上是老西藏了。
近两年,随着学院服务西藏工作的不断深入,胡远新经常是一年就有大半年时间驻扎在施工现场。一方面西藏军区全区委托的监理工作时间紧、任务 重、质量要求高,工程点极度分散,需要他不停地巡视检查;另一方面,根据研究院分工,胡远新主要负责日喀则方向。日喀则军分区所属部队工程条件最艰苦、工 作环境最恶劣,特别是查果拉、乃堆拉、詹娘舍等哨所,高寒缺氧,山势陡峭,施工艰难,监理工作必须时刻跟进。
再难,也难不倒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后工人。胡远新率领工程监理部的同志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高原工程建设中。
2015年6月10日,笔者和胡远新一起到西藏日喀则岗巴县的边防某营营部和昌龙、塔克逊等哨所检查施工情况。“有句话概括得很精辟:‘昌 都最险,日喀则最散,阿里最远’。”一上车,胡远新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日喀则各个工程建设点相隔太远了,今天你要跟着我们受车马之苦了!”
来到岗巴县边防某营营部,看着还没完工的宿舍楼,胡远新叫来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进度慢,大家压力大啊!要想点办法,减少窝工,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把工期往前赶!”
在昌龙某部施工现场,胡远新仔细查看了建筑材料。“不要小瞧箍筋,它在钢筋骨架体系中很重要,对抗震构造起着重要作用。”胡远新拿起一根已经弯曲好的箍筋,对施工现场负责人反复交代,“像这种矩形箍筋,它的端部应有135°弯钩,必须要符合抗震规范要求。”
作为监理工作具体负责人,谈起监理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胡远新如数家珍:
2014年7月,在后工研究院的领导下,胡远新带领他的团队组织了进藏人员强化培训,包括监理廉洁教育、保密教育、军事化训练、高原病预防、“三高”地区工程施工技术及通病防治、西藏地区工程管理特点等。
监理工作伊始,他们就建立了包括国防工程保密制度、工程廉政制度、军人干部值班制度、人事培训制度、薪酬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等各项服务西藏工程监理规章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理力度,2015年3月,胡远新组织了日喀则地区50多人的监理培训;2015年4月,胡远新又组织了一期部队质检员培训班,培养了54名官兵担任质检员。
一路上,胡远新聊得最多的是他的这支监理队伍,还有西藏日喀则地区20多个施工现场的点点滴滴。
谈起工作,胡远新头头是道;说到家庭,胡远新却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西藏,确实对家庭有愧疚之心。”在笔者一再追问之下,胡远新才道出实情,“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孩子还在念高中,学习到了关键阶段,做父亲的却没有时间来辅导。”
2015年4月22日,胡远新刚刚从西藏回到重庆,恰巧妻子患了肺炎,正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胡远新在医院仅陪护了几 天,4月25日就发生尼泊尔8.2级强烈地震,日喀则地区受灾严重,部队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机制。胡远新主动请缨,4月26日即带领一个团队从重庆启程赶 往灾区,对边防部队受灾营房和国防工程设施进行勘察……
是啊,西藏边防建设已经融入了胡远新的血脉。在他的脑海里,只有工程,西藏的工程!
(编辑:张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