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炮兵学院2015年度“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比武圆满落幕,教练勤务团通信站指导员张琦等6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了奖杯。
该院岳永瑞政委点评道,今年的比武不仅“有章可循”,而且追求“落到实处”,对一些“野路子”、“花架子”、“跑门子”进行了整治,整个过程清风扑面,令人意犹未尽。
选手产生随机,严防“拼凑尖子”
“电子侦察系政治协理员唱毅,一大队学员二队政委吕刚……”随着政治部于洋主任鼠标一点,参加“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的选手一个个产生。
“用电脑抽签产生选手,这个办法好,”于主任感慨道,“这几年‘四会’有点变味了,有的单位为了取得好成绩拼凑尖子,提前指定人员、配备‘比赛班子’。今年,我们的选手一部分由各单位推荐,一部分由系统随机抽取,这种不正之风刹住了。”
13名参加比武的选手中,既有四大队政委郭忠俊这样的“老江湖”,又有教练勤务团指挥通信营代理副教导员陈龙这样的“新面孔”,职级从正团到副连,涵盖了学院不同类型基层单位的所有政工岗位。
在走访基层的时候,记者发现,这些“被选中”的选手并没有敷衍了事。在学兵大队二队,代理教导员杨骁楠宿舍的灯到了深夜还在亮着,他一遍遍熟悉讲稿,并将其录下来反复揣摩完善,“哎呀,真没想到会抽到我,不过既然要上,我就要好好准备,为荣誉而战。”
考核方式多样,杜绝“形象工程”
“什么?这次‘四会’比武还有理论考核?”在看了比武章程后,四大队学员十二队政治教导员龚春辉略感惊讶。
现场讲课定乾坤,这样的“一锤子买卖”成为了历史,学院今年的“四会”比武既有预赛,又有理论考核,这些环节不是“走过场”,而是实打实地算进选手最终成绩中。
“理论考核很有必要,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你自己都一知半解,又怎么能给战士们讲得明白?”担当评委的学报编辑部主任都吉君教授说,“以往的‘四会’比武相对来说更看重课件、现场表现这些‘面子’,忽略了搞教育的‘里子’”。
变革考核方式后,这些“花架子”变得不好使了——最终获得“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前三名的选手,无不在理论考核中取得了好成绩。
推广措施实在,纠治“赛息事了”
颁奖仪式结束后,记者跟还在会场整理资料的机关同事开玩笑:“这么精彩的比武办完了,终于可以休息一阵了吧?”“这个时候可不能休息!奖虽然发完了,后期推广还没做!”他一本正经地说。
请专家点评选手表现、发比赛通报、整理选手讲课视频、组织巡回宣讲团、组织专题交流会、制作讲稿小册子……在办公室的小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四会”优秀政治教员的后期推广措施。
“开展‘四会’比武,是学院‘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是进一步建强政治教员队伍,促进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举措。各单位要重视赛后转化,以此增强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早在抽签选择选手时,政治部于主任就对赛后推广作了要求。
“比武场上比得好,不代表日常工作运用得好,你们要把比武成果落实到平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说和做两个方面都成为官兵满意的‘四会’优秀教员。”教练勤务团政委王文秀对本单位取得“四会”优秀政治教员奖项的张琦、陈龙说。
(编辑:张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