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校巡礼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苗健:身体里流着战斗员的血

2015-10-20 14:50:20来源:国防部网
他是一名教员,深钻业务知识,被学生称为“技术导师”;他更是一名军人,血气方刚,行进在中东战场。他叫苗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业务教研室讲师。

他是一名教员,深钻业务知识,被学生称为“技术导师”;他更是一名军人,血气方刚,行进在中东战场。他叫苗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业务教研室讲师。

苗健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算是一名半路出家的新闻学子。但是,2007年他留校任职,接到的授课任务却是非线性编辑,一门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的课程。不少人提出质疑:他可以胜任吗?

苗健用行动给出答案。他购买了一箱专业书,每天晚上把自己定在计算机前,尝试了键盘上每个按键的效果,还得经常撤回跟先前进行对比。他还研究不同版本的课堂教学,寻求与学员互动的方法。

苗健有个法宝,那是一个小本子,装在口袋里,上面记载了他自己学习软件摸索出来的技巧。每天中午排队打饭的时候,他就把本子拿出来翻阅学习。

正是凭借这股钻研精神,苗健熟练掌握了非线性编辑软件,在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估中多次被评为优秀。

有一次,苗健接到通知,在短时间内制作实验室的3D路径巡游动画。懂技术的人都知道这项任务不简单,光是建模就得花费好几天。但苗健并未推辞,他硬是把自己关在教研室里九天九夜,饿得不行就干吃方便面,困得不行就直接躺在地板上眯一小会。第10天,苗健终于完成任务,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着实吓到其他教员。导师吴兵很无奈:“他这孩子,就是太拼,干起活来啥都不管。”

然而,安逸的教学生活并未使苗健忘记军人的使命。系主任濮端华评价他“身体里流淌着战斗员的血液。”

2008年,苗健到某部代职。恰逢新兵训练跳伞,苗健就想挑战一下。可考虑到安全因素,大队长并未同意。但是苗健不怕,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缠住大队长说:“我是一名军人,如果因为危险就不训练,那以后还怎么上战场?”终于,大队长点头答应了。之后,苗健刻苦训练,先后完成11次部队野外伞训,并获得特种兵大队颁发的“勇士”纪念章。

代职期间,苗健因为训练,1年穿破4套迷彩服;武装泅渡五公里,他在冷水中游了3个多小时;全副武装越野,负重二三十公斤,他咬着牙坚持跑完全程,用时22分钟。

训练场上如此,战场上的苗健同样胆识过人。

炎夏,中东,苗健像往常一样驱车巡逻。尽管已经很警惕,他还是被一阵突然的爆炸声震到了,以致产生短暂的耳鸣。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前面的车已经燃起了大火。他下意识退车,才侥幸逃过了一劫。事后他了解到,当时现场有超过260公斤的汽车炸弹被引爆,而他前面那辆车里没有一人生还。

去年,苗健被派往中东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但他并不害怕,依旧每天巡逻执勤。

苗健说,要么不来维和,既然来了就抱着必死的决心。

血与火的经历给苗健以磨难,同样给他带来许多教学启发。

回国后,苗健把自己在维和期间的所见所闻整理成素材,应用到教学工作中。课上,他教学生如何在军事行动中有效开展新闻报道;课下,他教学生作为军人在危机面前要听从指挥迎难而上。学员高思远说:“教员经常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好的素材,就要到最前线去。”甚至于,苗健还结合跳伞经历,给学生讲解航拍的技巧,获得院领导的赞誉。

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维和期间,苗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只要空闲下来他就跟家里人打一通电话。女儿才一岁半,还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呜呜声,苗健就把她的声音录下来,晚上睡觉前放在耳边听。苗健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张女儿的照片,想见她的时候,就打开手机从第一张浏览到最后一张,又返回来看第一张。

当被问到既然这么爱自己的女儿,为何还要参加维和行动时,他说:“军人要有血性,不能过得太安逸。”

(编辑:张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