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翰蓝天,丛丛密林,千沟万壑,峭壁滚石,硝烟蔽目……警报声,阵阵轰鸣,桔红弹火,时亮苍穹;硝烟,汗水,热血……秋意正浓,练兵正酣,当记者走 进信息工程大学“铸剑-2015”演练基地时,从指挥所到演兵场,强烈的战斗氛围迎面而来。在拉练途中,数百名新学员练本事、强技能,个个生龙活虎;在训 练之外,这群热血青年有思考、知进取,人人争当尖兵。
“老兵”帮扶强效率 立起尖兵好样子
“怎么?指北针失灵!”这一突发情况让尖刀班小刘顿时慌了阵脚,“尖刀班为大部队指路,没了指北针走错路麻烦就大了!”正当大家手足无措之 时,来自特战旅的战士学员吴昌海有了办法,用“小木条”加手表的土法子,根据时间和影长,结合地形地貌,迅速为部队行进找到了方向。
在演训期间,二团各营任命战士学员担任学员骨干,让他们把在老部队时的所学所知、经验方法充分运用,帮干部们出谋划策,帮青年学员适应环 境,排忧解难,使各演练团能够在短期快速适应拉练生活,高速有效的“运转”起来。在“老兵”帮扶强效率的同时,立起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沙场练兵争第一 崇尚荣誉夺红旗
身姿挺拔、步伐矫健、目光坚定,双手举旗,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今天的“荣誉旗手”。“旗杆铁质四米长,少说也有七八斤,两手撑一天?”虽然 当旗手是个苦差,可自从“荣誉旗手”推行后,二团三营的训练氛围紧张起来,各排之间、各班之间、个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明显提升,训练热情也高涨起来。“我感 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战味’,我要更加努力,勇当尖兵!” 新生这样说道。
一面旗,一份荣誉,四米长杆,撑起男儿担当。在演练团,不仅有“荣誉旗手”锻钢加火,还推行“铸剑之星”制度,在训练、纪律、内务等方面评 选标兵,并在《铸剑报》专刊和“战地广播”进行宣传。制度自推行以来,学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形成了一种催人奋发有为的“铸剑风气”,也成为了这 个集体出成绩、得荣誉的一大“法宝”。
战地文化小讲堂 助力培养强军魂
俯望台身倒影,侧观东壁残垣,当演练队伍来到观星台时,学员“宣讲小分队”便开始上台讲解,“日军的炮火曾在观星台古老的城墙上肆虐,中华 民族就在这一刻苏醒……”为加强学员在演练期间的思想教育,演练二团开通“战地小讲堂”,组建学员“宣讲小分队”。文明与战争的反思,谋略之于兵者,爬上 观星台,走过周公测景台,领略天下之中告成镇。现地教学,战法剖析,翻看历史,回忆战火,学员直呼:“这个讲堂不一般!”
“力由心生,新学员需要在点滴中培养战斗精神,催生战斗意志。”讲堂成员苏绅说道。“想起自己代表全体新生在君召乡小学做爱国宣讲时,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两个转变’的变化历程,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万钧!”
细节入手使巧劲 有情有爱凝战力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施训者,当知兵之苦,晓兵之累,体兵之艰,答兵之惑,解兵之难。新学员刚入军校,艰苦的拉练,紧张的生活,严 格的纪律,都给他们带来各种不适,进入情感“断乳期”。对此,演训二团主动出招,通过“家长小视频”、“战友有爱把水打”等活动,把阵阵爱的“暖风”刮进 了“铸剑”拉练场,为学员在新训中挺过艰难困苦,培养战斗精神做出了有力保障。
“拉练再苦也要坚持,慧慧加油!”屏幕上是三营学员董祯慧的父亲正操着一口四川话鼓励着自家的“掌上明珠”。董爸爸左拳紧握,小臂垂直放在 胸前,眼神充满肯定与鼓励。“老爸放心,巾帼不让须眉!”董祯慧对着屏幕小声地说道。通过家长录制的视频,当学员们看见远方家人在屏幕上的短暂身影,父母 的一句“加油”、一声“努力”都是最动人的鼓励;值班战友为拉练人员打水送温暖,有学员笑称“一杯温水,满份温情”。一股暖风,满份真情。在铸剑嵩山的过 程中,演练团把这种温情演绎到了极致。
老兵牵头,互帮互助,众志成城一路高歌猛进;“红旗手”、“铸剑星”,敢打敢拼时刻永争先;战地讲堂,生动精彩,豪情壮语激起强军心声。在 训练上,求高效、讲实效、力创新;在管理上找重点、抓特色、使巧劲,把战斗力作为检验新训的唯一目标,信息工程大学“铸剑—2015”演练二团为建设一支 “尖兵”队伍而不懈奋斗。
(编辑:张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