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内蒙古军区某边防部队军嫂徐勤玮的发言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建材报》的一名记者,也是《解放军报》的忠实读者。出于对军人的敬重和对部队生活的向往,经有关部门同意,今年2月,我赴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哨所开展新闻调查,并到边防哨所体验生活。在哨所的所见所闻让我由衷地感到:军队真伟大,官兵真可爱!边防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采访期间,一位名叫徐勤玮的边防军嫂令我非常感动。她与丈夫常年两地分居,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撑起一个家。因为压力大、身体疲劳,她先后3次意外流产,在这样的打击下,她仍然无怨无悔地支持军人丈夫的事业。
回京已经半年多了,每每想起在边防奋战的官兵,想起这位心怀大爱的军嫂,我的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经本人同意,我把这位军嫂在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与更多人分享这份感动。
《中国建材报》记者 李文聪
我是一名普通军嫂,丈夫是咱们边防营的教导员禚昌晗。我们2007年结婚,当军嫂这些年,苦累很多,但我从未觉得后悔。
结婚时,丈夫快30岁了,公公婆婆催着我们尽快要孩子。2008年7月我休长假,来丈夫工作的边防哨所探亲,两个月后我怀孕了。但是当时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会,昌晗的边防执勤任务很重,他基本照顾不了我。为了让他安心工作,我决定回山东临沂老家养胎。昌晗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根本脱不开身,我就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提着挎包,自己乘火车回家。从内蒙到山东,我坐了一夜的火车。没想到,由于长时间坐车太过疲惫,在临沂火车站下台阶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孩子意外流产了。
“为什么不让昌晗送你回来?”家里二老一直埋怨。说实话,孩子没有了,当妈妈的那种痛苦是难以描述的。但我不想让二老为这事难过,更不想让他们责怪昌晗。我就安慰他们:“昌晗的任务出不得差错,孩子可以再要,肯定会有的。”
我的工作单位在临沂市郯城县招商局,工作很紧张。我早晚上下班要跑20公里,有时两头不见亮。而且我在单位负责项目科工作,压力很大。接下来的两年,我两次怀孕,却都意外流产。那几年,我真是心力交瘁。丈夫不在身边,我又不想影响他工作,就只能自己硬扛过去。
我也希望尽快能有我们爱的结晶,就到处找人打听保胎良方。后来,咱们部队首长知道了这件事,主动帮助我们联系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2013年3月,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没有孩子盼孩子,有了孩子也忧愁。我和昌晗常年两地分居,婆婆有病,父亲又得了胃癌。所有的压力都压在我肩上,我成了家中的顶梁柱。我从没想到,我会这么坚强、这么能干:上班时间我好好工作,一下班我就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父亲去医院治疗我一次不落地陪着……没有白天黑夜,也没有周末休息,那段时间,我就这样“连轴转”。
今年春节前,父亲病情恶化了。我很希望昌晗过年时能回来跟我一起照顾老人。我给他打电话:“你过年能回来吗?”昌晗满是愧疚地跟我说他工作太忙,过年回不了家。我当时心里也是有埋怨的,但是挂了电话后自己也理解他了。昌晗把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边防事业,而且我这么多年咬牙坚持,不也是为了他能安心工作嘛。我再也没有跟他提过让他回家的事情,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照顾父亲。
这些年,昌晗的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他当连队主官时,所带连队先后4次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基层标兵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4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他自己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北疆卫士”,2008年被军分区表彰为“奥运安保先进个人”,还立了二等功。对我来说,能听到丈夫在部队立功受奖的消息,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情。因为“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昌晗老说,他干得这么有劲,离不开我对他的支持,他最要感谢的就是我任劳任怨地替他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最对不起的也是我一个人撑起一个家。有他这句话,这么多年的苦累就缓解不少。
要说当军嫂最痛苦的事情,那莫过于夫妻两地长期分居,那种孤独与寂寞是很多同志想象不到的。因为不想影响他,平时打电话我也尽量报喜不报忧。在我心中,我觉得军嫂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军嫂有军嫂的责任,只要老人孩子健康平安,只要丈夫工作顺利,我们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