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嫂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驻宁部队的三位好军嫂

2015-08-27 09:21:00来源:法制网
8月1日,在南京军区将官授衔仪式上,首次特别邀请了军嫂等部分军属参加,让她们一起感受光荣和神圣,责任与崇高。

法制网江苏频道讯 “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还记得《望星空》、《十五的月亮》吗?还唱得“十八岁的哥哥告诉小英莲”吗?你一定会想起“军嫂”这一神圣的称呼。

8月1日,在南京军区将官授衔仪式上,首次特别邀请了军嫂等部分军属参加,让她们一起感受光荣和神圣,责任与崇高。今年,江苏省国防教育办公室与省妇联将评出新一届“情系国防好军嫂”。正值八一建军节86周年之际,金陵晚报记者走近了驻宁部队的三位好军嫂。

陈妍:战士们的知心姐姐

“八一”之际,临汾旅某部军嫂陈妍又得到不少战士的问候和感谢。这位年仅30岁的好军嫂,却是部队里的红人、名人。她曾用12个晚上写下300张贺卡寄给300位军人的母亲,曾一口气洗完两个排战士的衣服,曾通过志愿者接力帮助白血病学生、高原军人、贫困孩子,曾经帮助父亲老部队官兵和丈夫的战友把爱心送给西部群众。她感动军营,感染官兵。战士们说她是连队的编外指导员、大家的知心姐姐、人们的爱心大使。

9年前,陈妍经人介绍与南京军区“临汾旅”某部排长刘哲相识,她被这位憨厚帅气的军人所打动,经过3年恋爱成了一位军嫂,婚后一直两地分居。

刘哲在连队当指导员时,陈妍经常到部队来探亲,从与战士们谈心聊天到帮战士们干活,特别是去炊事班择菜,俨然成了炊事班的一员。那一年,陈妍还上了南京电视台的《大刚说新闻》。

陈妍每年都去送老兵退伍,有一年有急事赶回去了,晚上却怎么也睡不着。11点多的时候,有两个老兵打电话给她说,嫂子,我们上车了,马上离开团里了。陈妍顿时眼泪就出来了,电话两头都是哭声,这不仅是军旅情,更是难得的军嫂情!

去年,尽管丈夫已经调离连队,竟然有个老兵在她生日三天前,打电话对她说:“嫂子,你后天生日,我明天休假要回广州了,我给你擀了手擀面,在炊事班的冰箱里,长寿面咯!”陈妍当时眼泪就淌下来了。

去年,陈妍得知有个海军的孩子才六岁就不幸得了白血病,便和朋友们给她捐了13700元。后来通过媒体,孩子老家民政局救助了2万元,海军某部官兵捐赠了10万,凑到大约17万多,孩子目前化疗效果很好。这期间,300名官兵为孩子捐献了血小板,一位1986年的老兵特意从外省赶到上海为孩子献了血小板。陈妍每次到上海都会去看她并告诉孩子:你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

2013年,陈妍再次带着“群众工作模范连”官兵的情谊帮扶了青海省哇西小学,通过与当地志愿者朋友的接力,战士们给孩子们捐了很多东西,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李小宁:家政服务谱写创业路

李小宁是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浦口分院教研室教授易增荣的妻子。她创办的“李小宁军嫂家政服务站”在南京小有名气,走出了不平凡的创业路。她于2006年被鼓楼区评为十佳军嫂,2009年服务站成为鼓楼区军嫂再就业示范点,被江苏省总工会评为2011年度“家政服务工程”培训优秀组织奖,事迹还登陆央视。

据凤凰街道唐斌科长介绍,李小宁随军来到南京后曾在一家糖烟酒公司上班,2008年遭遇下岗。失业期间,她发现不少军人家属,有的做完家务之余还有时间,有的军人家庭的小孩子到放学时无人接,还有不少城市家庭儿女们忙于生计疏于对老人的照顾,特别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无人照看等。于是她想到创办一个军嫂家政服务站。

她的想法得到了凤凰街道莫愁新寓社区的支持,居委会腾出一小间办公用房,无偿提供给她做军嫂家政服务站。创业之初生意比较冷清,李小宁利用宣传展板等在居民院落中广泛宣传,并申请注册了“李小宁军嫂家政服务站”,成为凤凰街道第一个军嫂家政服务社团,并得到街道工会的帮助,组织家政人员参加省、市、区工会组织的月嫂、营养保健班等进行免费就业培训。

“为军人排忧、为老人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岗位”是李小宁的目标,家政服务站涉及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政、月嫂服务、介绍工作、接送孩子上学等多项服务内容,方便了居民,现在手下家政人员已达到千余,还解决了数十位军嫂、军属和退伍兵的就业。同时,李小宁作为军嫂不忘回报部队,有对夫妻都是现役军人,年幼的孩子无人接送,李小宁知道后介绍了军属家政员上门接送小孩做家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朱晓芳:销售做得好不忘帮军嫂

秦淮区光华路街道戎苑社区的朱晓芳,丈夫是解放军理工大学的教员。为了支持丈夫工作,照顾小孩,她曾主动放弃工作做起了家务,当起全职太太。后来,她觉得长期在家呆着不是事儿,还是自己创点业好。

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也是军嫂的社区主任曹淑萍。曹主任对她的想法非常支持。

2008年,社区通过区、街妇联,区、街双拥办等帮她申请了5000元创业基金,为她协调租到了300多平方米的办公点,办理了军嫂就业的优惠手续,还通过社区劳保站为她申请了2000元的租房补助。2008年9月,朱晓芳为法人的医疗器械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朱晓芳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得到医院及病人的一致认可,为公司打开了销路。创业成功后,她不忘区、街及社区给予她的帮助,一方面通过社区安排了5名军嫂就业,一方面向街道和社区推荐的就业人员开绿灯。

今年3月,朱晓芳被原白下区评为创业明星获得2万元奖励;7月25日,经过社区、街道妇联的推荐,朱晓芳作为军嫂创业典型出席了秦淮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许剑龙 吕欣平 徐志玉 练红宁 毛蕾)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