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嫂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好军嫂 爱无悔 ——记细河区中苑街道育新社区居民齐玉梅

2015-08-19 13:43:23来源:阜新日报
清晨,阳光暖暖地照进窗子,齐玉梅将丈夫张木平扶起,给他做按摩。床头,是儿子从部队寄回来的照片。齐玉梅把它和丈夫年轻时的照片放在一起,这是她的骄傲。

\

\

【镜头】清晨,阳光暖暖地照进窗子,齐玉梅将丈夫张木平扶起,给他做按摩。床头,是儿子从部队寄回来的照片。齐玉梅把它和丈夫年轻时的照片放在一起,这是她的骄傲。

为国为家好军嫂,26 年间,丈夫在她的伺候下,没得过一次褥疮,且病情稳中向好,连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20 多年来,她把丈夫当兵的故事讲给儿子听,把儿子送进军营,培养了又一个顶天立地的好军人、男子汉。

【回放】画外音齐玉梅说自己现在很幸福,夫妻恩爱,儿子也结婚生子,一家子还被评为“辽宁省最美家庭”。弘扬正能量的人,有时并不刻意,只是用付出告诉众人其中的内涵。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1984 年。

那一年,25岁的齐玉梅嫁给了风华正茂、高大魁梧的青年军官张木平。婚后第二年,可爱儿子的诞生,给这个小家增添了无数欢笑。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齐玉梅一家三口的日子将幸福美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婚后第五年一个严冬的傍晚,张木平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不幸身负重伤。从阜新火速赶到北京的齐玉梅,在医院看到奄奄一息的丈夫,当场哭得晕了过去。虽然亲友极力隐瞒,但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眼前:张木平胸椎骨折,造成高位截瘫。

这对刚刚30岁的齐玉梅来说可谓是“天塌了”。在齐玉梅心里,她心爱的丈夫应该是护卫着国旗,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接受检阅的形象,怎么会像眼前这样,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一次次的以泪洗面,让齐玉梅衰老了很多。面对重重困难,生活仍要继续。女性坚韧而顽强的品质,在冷静下来的齐玉梅身上彰显。

多少个不眠之夜后,在齐玉梅的精心照顾下,张木平出院了,而出院后的张木平却似变了个人——他拒绝吃饭,拒绝治疗,更不和妻儿讲话。一次,齐玉梅冒着大雪从外面赶回来,把亲手做好的鸡汤端到他面前,却被张木平粗暴地打翻在地。齐玉梅心里清楚,这是丈夫不愿意拖累她。多少次类似的情景后,她和丈夫“急”了:“如果你这样看不起自己,那你就是个懦夫。我不需要这样的你,我要和你一起面对……”丈夫流着泪握住齐玉梅的手,哽咽地说:“为了你和儿子,我会坚强起来的!”

这些年来,齐玉梅对张木平的照顾无微不至。每隔两小时,就要给他翻一次身,26年来,齐玉梅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当听说哪里有良药,哪怕路途再远,齐玉梅都会去买。一年夏天,骄阳似火,齐玉梅去锦州买药,由于过度劳累,昏倒在汽车站。当好心人把齐玉梅送回家时,张木平再次发起了“脾气”。

这一次,已经上学的儿子走到爸爸的床前,把课外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他听:“一位年轻的少数民族舞蹈家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可她为了重返舞台,装上假肢苦练数年。10年之后终于跳出了最美的舞步。爸爸要勇敢面对,我和妈妈共同照顾你,将来我要听妈妈的,和爸爸一样,当一名军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如今已开朗很多的张木平说:“相比于无微不至的照顾,是玉梅和儿子的鼓励给了我新生。人面对困境的勇气,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画外音】一场意外,改变了齐玉梅的人生轨迹;也正是这一场意外,展现了齐玉梅身上的高尚品质。生活有很多不可预料之处,齐玉梅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勇敢和责任。

【镜头】冬日的傍晚,厨房里传出锅碗瓢盆的“ 交响乐”。齐玉梅刮鱼鳞,丈夫张木平坐着轮椅削苹果:“先歇会,一会再忙!”齐玉梅不接苹果,直接咬一口,露出欣慰的笑容。热气扑满厨房,室内充满温馨。

【回放】同是冬日,26 年前,丈夫在部队受伤导致高位截瘫。26年一晃而过,齐玉梅从黑发到白头。毅然挑起家庭重担的齐玉梅却说,所有的苦与累,都消融在家庭的温馨中。对她自己而言,这是理所当然,没什么好埋怨的。

在北京陪丈夫治疗住了7 年,却没去过天安门,这似乎不可想象,但却真切地发生在齐玉梅身上。并非刻意,只是为了让丈夫张木平更快地好起来。尽快地好起来,张木平曾经不敢奢求,可妻子齐玉梅给了他一如既往的爱。那时的齐玉梅,还在当时的海州露天矿职业技术高中任教。一边是身患重病的丈夫,一边是放不下的工作,还有家里年幼的儿子,时间不够就挤时间。为了探望丈夫,齐玉梅利用本就不多的时间往返于北京、阜新两地,时间长了,售票员都认识了她,得知她的经历,售票员曾一度与她一起泪流满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强的妻子带给丈夫治好病的勇气。医生说,为配合治疗,张木平把电击脉冲的强度提到了最高的十档,这样的强度,即便是寒冬,每一次电击都让他疼得冒汗,身下的褥子全都湿透了。他却说:“没事,我能行!”黑暗的日子总有妻子陪伴。不在北京的日子,夫妻俩书信传情。挂念着丈夫,齐玉梅写信,一写就是七、八页,告诉他生活的琐碎事,从不提关于康复的话题。“看着她的信,我的心里就踏实!”张木平说。

坚强的女人,造就幸福家庭。

在齐玉梅的精心呵护下,丈夫张木平的病情逐渐好转。难能可贵的是,孩子的教育一点没耽误。2004年,儿子张奇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军校,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大学里,张奇威品学兼优,荣立了三等功。走出校门的张奇威,毕业后在海南当兵,条件艰苦,家里人看着心疼。张奇威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军人,就选择了奉献和忠诚,再艰苦的环境也要去,学我爸,看我妈,不怕吃苦向前冲!”冲劲之下,张奇威再次荣立三等功,并被提拔为副营级军官。齐玉梅对于家庭付出的一切,都源于“军嫂”这个称呼。面对记者的采访,齐玉梅淡然而从容:“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谁碰到这样的事,都得这么做!”

这话说的简单,做起来却难。为了不让公婆过度伤心,齐玉梅将丈夫的事故一瞒就是几年。为了“谎言”不“露馅”,齐玉梅每月定时给二老寄钱。每当二老问起木平,齐玉梅总是简单地回答:木平还好。直到几年前,公婆才知道自己儿子的事,在为儿子惋惜的同时,老人更是对儿媳妇充满了感激,一时泪流满面。

【画外音】齐玉梅说自己现在很幸福,夫妻恩爱,儿子也结婚生子,一家子还被评为“辽宁省最美家庭”。爱,有时并不刻意,只是用付出,告诉我们其中的内涵。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