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炼与妻儿。
王炼(左)在惠州舰入列仪式上。
新华网消息:在别人眼中,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副主任技师、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李丽是典型的“学霸”——31岁时即成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并多次在国际免疫学大会、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屡获荣誉。“学霸”李丽不仅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还是驻香港部队某大队参谋长王炼贤惠的妻子。
从相恋到相知
相恋6年,夫妻团聚的时间加起来却不足半年,这期间的6个春节,他们曾在5个不同的地方度过。因为台风、热带风暴、执行任务等打乱夫妻团聚的计划李丽已经习以为常,她甚至曾长达72天联系不上丈夫……
2009年2月,经过熟人介绍,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丽和当时在海军某部任副舰长的王炼第一次见面。不曾想,见面谈话不足半个小时,王副舰长忽然接到了紧急任务,两人匆忙分别。那一次,他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了半个月,没有手机信号,但因为保密要求,他什么也不能同李丽讲。
随着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李丽也逐渐适应了王炼这种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的情况。2009年10月23日,他们在广州领取了结婚证。可结婚后李丽对他有了意见“谈朋友的时候执行任务要保密也就算了,怎么都结婚了,还是不提前说一声就玩消失?”
当晚,她收到了王炼的一条短信:“不要问我在哪里/问了我也不能告诉你/不要问我在哪里/我在祖国的心脏里/而你的身影/却深深地刻在在我的脑海里……”看着这条短信,想到他刚才讲的出航途中遇到的种种险情,李丽泪流满面。她说,那一刻,她深深地懂得了他,也理解了他对这片蓝色海洋的痴迷。
挑起家庭重担
2011年底,王炼选调至驻香港部队某大队工作,任驻军某型护卫舰首制舰——惠州舰舰长。几年时间里,王炼带着全舰官兵“摸着石头过河”,投入到紧张繁重的接舰、训练和形成战斗力的繁重任务之中。2013年7月1日,在上万名香港市民的共同关注下,惠州舰正式入列,开启了驻香港部队履行香港海上防务的崭新篇章。
紧张繁重的训练任务,占去了王炼大部分的时间,每年的休假很难全部落实到位,能够与妻儿见面的机会自然也不多。几年间,休假时间最长的一次是2012年8月——李丽生孩子的时候。恰巧是战舰两次试验试航的间隙,王炼从训练海区归来,踏上码头就赶最早的飞机回武汉去照顾妻儿,一个月以后又匆忙赶回工厂,继续组织出海。
王炼回去了,照顾孩子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李丽的身上。白天,她要主持科研项目、进行研究攻关;晚上,她还要回来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指着王炼的照片教孩子认爸爸。一年未见儿子的王炼回家时心里很忐忑,谁知见面后儿子看见他一下子就清晰地叫出了“爸爸”,他感动不已。
家是永远的“港湾”
2014年底,王炼和李丽夫妻两人的工作岗位都进行了调整。王炼由惠州舰舰长调任大队参谋长,李丽为了更好地照顾双方父母,从中山大学调动至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
从学术机构到业务机构,尽管科研的条件变了,但是李丽抓学术搞科研的劲头一点没有变。她依然冲锋在免疫学研究的第一线,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在实验室里。前不久,所里承办全国结核病年会,李丽早晨不到6点就出门,夜里一两点才回来,每天只能看一眼睡梦中的儿子。
尽管辛苦,夫妻俩却很欣慰。儿子王梓恒很是聪明懂事,在爸爸无言的示范和妈妈日常的教育中,他对蓝色的大海、对威武的战舰充满了兴趣。每次到大队探亲,只要来到港池边散步,他都要牵着爸妈的手,跑到军舰上去参观。
一家三口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这些温馨的镜头常常在李丽的脑海中回放,成为激励她开展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李丽动情地说:“我的丈夫选择遨游大海、乘风破浪,我愿意给他一个安宁、幸福的港湾,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新时期的军嫂,事业进步和家庭幸福,我一个都不会错过!”(王曰国)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