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晓黎,河南新乡人,北大研究生,系93575部队参谋长李刚之妻,现就职于双桥区政府。她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工作勤奋,承担家庭重担任劳任怨,为照顾丈夫,不惜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工作上她精益求精,不断进取,被评为“优秀网宣员”。十年如一日,她甘做丈夫的坚强后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丈夫撑起了半边天,用自己无悔的青春诠释着军嫂的生动内涵。
董文玲,系承德市公安消防支队避暑山庄中队中队长邱大伟之妻,结婚两年多,她克服与丈夫两地分居的困难,怀孕生产时,早产三个月,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直到生下孩子后,她才让家人告诉丈夫,为了让丈夫安心服役,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无怨无悔做起了丈夫的坚强后盾。
韩丽,系承德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长刘进禄之妻,结婚10多年来,她积极支持丈夫安心部队服役,尽心尽力孝敬双方老人,用心维护家庭和睦,为了照顾体质弱的女儿,她辞去了待遇颇丰的工作,不让家庭的困难牵扯丈夫过多的精力。她说,生命中获得“军嫂”的称誉,一生都值得珍惜,要像爱他一样热爱他的事业,让他在风雨之后,有一个休息安宁的家。
郝燕红,系武警承德市支队支队长武卫东之妻,现任北京铁路局承德车务段党群办干事,曾获得路局、段三八红旗手、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在丈夫眼中,她是家庭的坚强后盾,全心全意照料家庭和孩子。在公婆眼中,她是一个好儿媳,在公婆生病手术时,细心照料公婆近六年无怨无悔。在战友眼中,她积极为部队官兵排忧解难,大家都称她为“好军嫂”。
李平阳,系66028部队营长邬林波之妻,结婚6年来,她怀着对家庭生活的挚爱和对丈夫事业的支持,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和生活的重担,用坚守和理解承受着夫妻聚少离多的思念,不仅要独自抚养女儿,还要照顾患有脑淤血的公公和下肢行动不便的父亲,面对家庭的困难,她从未让丈夫过多操心,而且鼓励他安心服役建功军营,用她的理解与坚强,诠释了当代军嫂的感人篇章。
邵素玲,系解放军266医院科主任李东升之妻,现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护士长。作为军人的家属,深知部队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主动承担起家庭重任,2008年丈夫参加朱日和军演,她独自照顾胃癌晚期的公公、身体残疾的弟弟,没让丈夫为了家庭影响工作,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敢于担当,但也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放弃了很多学习、晋升的机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践行了一个好军嫂的诺言。
隋利杰,系承德市公安局警卫处参谋王雪峰之妻,现为承德市第八中学音乐老师。她与丈夫相知相爱,相互支持,丈夫王雪峰扎根军营建功立业,本人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她自己更是自立自强勇创佳绩,曾被承德市政府评为“巾帼建功明星”,她站在军人的背后,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勤劳和宽广的胸怀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以自立、自强的事业心书写着新时代女性的美好篇章。
孙丽艳,系兴隆县某军械仓库主任王玉波之妻,现为兴隆县职教中心的一名人民教师。工作上她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生活中她自立自强,承担好扶老携幼之责,做好“贤内助”,自觉为丈夫解忧,独自料理家务,照顾生病老人,管理教育年幼女儿,鼓励丈夫在大山深处建功立业,默默为丈夫筑起平安温馨的家园。
张瑞红,系66290部队卫生所所长贺继统之妻,现为兴隆县妇幼保健院医生。婚后两地分居她任劳任怨、悉心照顾因患偏瘫而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直到去世。2012年,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毅然辞去老家稳定的工作,在兴隆县妇幼保健院做了临时医生。结婚10多年来,她靠柔弱的肩膀、坚强的毅力和美好的品德,展示了一名优秀军嫂的风采。
赵静,系66435部队警卫勤务连夫妻哨班长王俄超之妻,原是邢台市环卫处正式职员,但出于对丈夫的爱和对国防建设的支持,她跟随丈夫入驻夫妻哨所,既要照看孩子、洗衣做饭,还要陪丈夫一同巡逻,一条近4公里的巡逻线路,一走就是2个小时。在这里,她渐渐褪去了一个城市姑娘的娇气,在勤恳劳动的过程中用青春书写着坚持,她是无数最美军嫂中的一员。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