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尽相逢,等不完守候。”这是“80后”军嫂余睿珊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她说这句歌词正是她和爱人异地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28岁的余睿珊是怒江报社一名记者。结婚三年来,她和远在西藏边防部队工作的爱人团聚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半年。不过她认为,选择了军人就是选择了等待,等待是最幸福的守候。
2010年3月,余睿珊和爱人在大学校园里相知相恋,菁菁校园里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快乐。凤凰花开,一转眼就到了毕业季,像很多大学情侣一样,毕业就失恋似乎成了大学情侣逃不出的“魔咒”。余睿珊和爱人也同样面临着离别的选择。
“因为他是国防生,一毕业就会被分配到部队,但当时还不知道具体会分配到哪,所以我决定先回到家乡找份工作。”余睿珊告诉记者。毕业后,双方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分开的时间里,两人只是通过电话来相互了解近况。
有一天,正在备考事业单位的余睿珊接到了爱人打来的电话,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很多,原来爱人已经接到了分配通知,工作地点是西藏藏族自治区阿里地区。“当时一听到阿里这个词,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说到这,余睿珊无奈的笑了一下。她挂了电话后,连忙上网搜索才知道,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屋脊”之称,是一个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
查到这些资料后,余睿珊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但她还是决定支持爱人,支持他到条件最为艰苦的阿里工作。从此,两人开始了相隔千里的相恋。
2012年,在反复和双方父母沟通后,两人最终得到了亲人的祝福,他们在阿里领取了结婚证,给这段婚姻留下了特别的纪念。6月1日,余睿珊一个人踏上了去阿里的路程,当时,她没多想阿里怎么艰苦,满脑想的都是爱人在电话里和她说过的,阿里的星空特别美,路上还能看到成群的野驴在奔跑这些浪漫的事。可当飞机到达拉萨,转乘汽车前往阿里后,余睿珊深深感受到美丽风景的背后,其地势险峻、条件艰苦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拉萨到阿里相距1670公里,车程26小时,客车没有卧铺,我就一路坐着,睡了又醒,醒了又睡,头一直不住地往车窗上磕,到了阿里后,才发现额头有一小块都已经磕得有淤血了。”余睿珊边说边给记者指了指当时磕出淤血的位置。
余睿珊回忆说:“前往阿里的路上,刚开始还能看到一户户藏族人家,越往西走就越荒凉,车窗外偶尔有草甸、湖泊、雪山、羊群掠过,路边一棵树也没有,只有星星点点的沙棘装饰着无垠的土地。”
熬了26个小时,汽车终于驶达了阿里,爱人早已在汽车站等候,看着许久不见的爱人原本白皙的皮肤已经变得又黑又糙,红润的嘴唇变得干裂起皮时,余睿珊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时,余睿珊的高原反应也开始加剧,头晕头胀不说,一擤鼻子,都是血丝。好在爱人给她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不仅准备好了氧气罐,还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
“在部队的那两个星期,看到了很多来自祖国各地的官兵,他们为了守边护边,不仅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还要忍受长期和家人分离的痛苦,我打从心底里敬佩他们。”余睿珊说,爱人选择在阿里这个西藏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穿上戎装,成为雪域高原的护卫者,她为此感到的是骄傲。那次阿里之行,让她更加了解了边防军人的艰苦与光荣,更坚定了做一名军嫂的决心。
如今,余睿珊和爱人结婚已经三年了,不论婚前婚后,两人都聚少离多,部分人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认为这样的生活很痛苦。但余睿珊告诉记者,幸福是个人的内心体验,每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虽然他们不能像普通夫妻一样做到早晚相伴,但只要俩人的心在一块儿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