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对周帅、许莉萍夫妇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黄珍 摄
周帅是海军某舰艇燃气轮技师,今年是他在军营的第20个年头,靠着自身刻苦努力,他从普通海军战士成长为一名燃气轮机技术骨干。“荣誉等不来、靠不来,只有通过踏踏实实干出来。”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2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妻子许莉萍的默默付出,在这个令人羡慕的家庭里,夫妻恩爱、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家庭亲情氛围浓郁,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在部队干好事业就是对家庭最大的回馈”
2003年,周帅开始接触燃气轮机。平时除了向专家请教外,他还购买了几十本相关书籍,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结合技术攻关加强理论知识。
多年来,他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有一次,在试航任务中,左燃气轮机突发故障,周帅一头扎进燃气轮机箱装体,忍着近70度的高温排查故障,期间滴水未进,最后终于找到故障原因,及时解决问题。
2010年,在海军首届水面舰艇舰员维修技能竞赛燃气专业竞赛中,周帅被评为“专业技术能手”,还获得“十佳战斗队员”、“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的称号。学之愈深、行之愈笃,周帅始终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勤学不辍。“燃气轮机是舰艇的主要动力系统,只有其良好地运行,才能保障舰艇驰骋在茫茫的大海上。”周帅说。
多年来,周帅所在舰艇执行并参加2001年访问欧洲四国、2008年和2011年两次赴亚丁湾护航、2014年搜救马航MH370行动、2014年中国首次参加环太平洋军事演习等多次重大军事行动,保障了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军人的肩膀一肩挑着祖国,一肩挑着家庭,作为一名服役20多年的老兵,周帅深知在部队干好事业就是对家庭最大的回馈。
“我把家里打理好了,才能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
2004年,周帅和妻子许莉萍经人介绍认识,他们一个在海南三亚,一个在河南老家,虽两地分居,但相互理解和支持使两颗心紧紧连在一起。当时通讯技术不太发达,他们就“鸿雁传书”,厚厚一沓子信笺记录着相思,也见证着爱情。
2005年,活泼可爱的儿子出生后,在河南老家的许莉萍便辞去棉纺厂工作转而边务农边照顾家庭。军人家庭,有着很多的实际困难需要面对。儿子5个月时连续低烧,病情时好时坏,最终被检查出急性脑膜炎,医生告诉许莉萍,如果再晚一点治疗,后果无法想象。
2010年,公公鼻血管破裂住院,许莉萍连夜把公公送到医院,之后便和婆婆家里、医院两地跑,轮流照顾公公。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按理说许莉萍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丈夫,但她却犹豫了。当时正值即将举办海军首届水面舰艇舰员级维修技能大赛,几经衡量之后,许莉萍毅然独自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和担当。
许莉萍说:“他的根在海上,他的事业在海上,我把家里打理好了,才能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她把女人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家庭,无论再苦再累,里里外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周帅在外头能安安心心地工作。2014年,他们的家庭被其所在单位评为“和谐家庭”。
“各种荣誉的背后,是妻子默默地付出和坚持。”周帅说,他和妻子从认识到结婚这10余年里,两人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2012年所在舰艇在外执行任务时间是200余天,2014年则长达7个多月。”入伍以来,周帅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任务从老家被召回,但作为部队家庭,随时服从工作岗位需要,服从组织的安排,这是周帅夫妇的共识。
让“爱”成为幸福家庭的催化剂
“我有一个好女儿!”60多岁的婆婆逢人就夸儿媳妇孝顺。在老家,许莉萍是名干活“能手”,和公公婆婆一起经营打理农田。地虽不多,每天却有做不完的活等着他们,日子虽然忙碌却因为有爱而幸福快乐。
2013年,周帅被提升为高级士官,有资格申请公寓住房后,他才把妻儿接来三亚,结束了夫妻俩“牛郎织女”般两地分居的生活。多年来,他们用亲情、爱情的力量冲淡了生活中的距离,用“大爱”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谛。
但即便在同一座城市,周帅在家的时候仍然不多,“有时全家人在一起吃一顿午饭都是奢侈”,所以每次回家,他都格外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本版文字 黄珍 )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