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对青藏线的认识还是在读军校的时候,那是在看了电视剧《天路》之后,格尔木作为一个通往拉萨的中转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只大概了解慕生忠将军和他的筑路大军,在荒无人烟的高原上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了。
后来,我转业了,军校的大多同学也都转业了,远在格尔木(格尔木,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的同学还在扎根高原,我不知道这个高寒缺氧的高原有什么吸引他的,我决定去拜访一下。
到了格尔木的高速出口,顺着出口的一条直路行驶了五分钟,就看见老同学笔挺的在营房门前站着等我,他手里拿着电台,说今天值班,看着黑黝黝的他,就是比当年瘦了些,但是很精神。下车后,不一会儿我就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了,提不起气来,老同学提醒我,走路、爬楼要轻一些,不要跑、不要急,并从抽屉里拿出一些红景天、丹参给我们吃,他说这些都是高原人的必备药品。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路,生怕哪一脚踩空了,就真的“扎根高原”了。
晚餐的时候,见到了同学的爱人和三岁的宝贝女儿,透过高原红的脸颊,就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儿生活的光景了。给战友交了班,他说可以和我喝了一点酒了,在高原待久了,有点高原心脏病,胃出血,他几乎从来不喝酒,今天见到老同学破例,不过,他也只是轻轻地抿了一小口青稞酒,同学相聚,他很高兴,但也很遗憾地说,父母亲如今七十多岁了,自己却尽不了孝心,去年父母实在是想孩子了,过来住了一个多月,结果高原反应了,还感冒了,得了高原肺水肿,赶紧送回内地治疗了。
如今,老婆孩子都陪着他在高原,适应了高原,就再也不好回内地了。战友的爱人说:“上回跟着他回过一次安徽老家,在他的老家躺了一星期,醉氧,就是困呀,看来再也回不了内地了。”
在一起吃饭的还有一位四川阆中的战友和他的爱人,他的爱人来部队四年了,女儿也在格尔木上小学,一想起阆中老家,他爱人大大的眼睛就发光,为了支持丈夫,都在默默地奉献戈壁滩。是的,军人是崇高的,军嫂也确实不容易,更伟大!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他,在部队大院,同龄的孩子也不算多,不过,孩子们还是比较喜欢在一起玩的。
在座的小李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是位准军嫂,他们相恋五年了,他刚刚军校毕业,分配在格尔木。她第一次来到格尔木军营,有点激动,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女人,活在一种等待中,总是一种期待。小李无奈地说,部队管理得很严,打电话很不方便,她就这样一直静静地等待男友的电话,实在想极了,就跑了过来,哪知刚到部队,男友随着车队上线去拉萨了,她说,现在很想,坐上火车去拉萨,去见他。说着说着,小李的遗憾的脸上又透出一丝羞涩。
曾经流行一时的歌曲《十五的月亮》,现在听起来依然感人,是的,“军功章呀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作为一名高原军人妻子的酸甜苦辣,外人很难体会到。有人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名伟大的女性,那么我要说:每个崇高的高原军人背后,也必然都有伟大的女性,是她们用温柔并坚强的肩膀,共同守卫着祖国的边关长城,她们是伟大的母亲、妻子、女友、姐妹……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