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吉65827部队部队长王长义入伍23年始终工作在基层,10年在边防,在部队官兵的眼里,他是个硬汉,从没喊过一声苦和累,可是坚强的背后,也有着太多的辛酸。
6年两地分居,最长一次他4年没回过家。提及家人,王长义长叹一口气:“我对不起她们娘俩,可是没办法,既然选择当军人,那就意味着奉献,她选择当军嫂那天也应该知道,嫁给军人也意味着要奉献。”
租的房
一张床一套炊具成了家
王长义从军23年,始终心怀忠诚讲党性,善谋打仗有悟性,一身锐气重血性,心无旁骛带部队、谋打仗、砺精兵。而他所在的部队先后被军区树为旅团建设标兵单位、“军中良剑”人才群体,党委被军区评为先进党委,连年被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他本人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军区学雷锋标兵、优秀“四会”教练员标兵、连长标兵,先后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9次。他带队参加军区“爱尔纳”突击侦察兵比武、狙击手比武和侦察特战比武10余次,斩获90枚金牌,173人次立功受奖。
如果论功劳,军功章也要有他家人的一半。
王长义的妻子杨蕾是个典型的贤惠女人,嫁给王长义这么多年,她心里有许多委屈,但她从未和丈夫吐露过半分,因为她知道,在丈夫的心中,军人的天职就是奉献和付出,既然选择军人,就也意味着奉献和付出。
杨蕾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见到长义的情景:“他一米八的大个,精瘦精瘦的,看起来真有个标准军人的样儿,很精神。”一身英气的王长义,博得了杨蕾的芳心。她只看到军人的帅气,却不知道军人的生活是什么样。
谈恋爱期间,杨蕾有一次去部队看王长义,站在营区外,她看见王长义正在组织训练,三层楼高的墙噌噌几下就上去了,啤酒瓶子砸在头上,“哗啦”一下子全碎了。“那时我就觉得眼前这个男人能给我安全感,就认准他了。”杨蕾有些羞涩地笑了。
2001年1月22日,他们在一间租来的房子里结了婚,一张床、一套炊具便是全部家当,第一顿饭两人围着锅吃的方便面。
大年初二,王长义便奉命归队参加比武集训。他们刚刚新婚三天,走前的那天晚上,杨蕾心里委屈,几次赌气把他收拾好的行李洒落一地,王长义拾起来,一句话不说。等王长义睡了,她流着泪,一件一件重新替丈夫整理行囊。
嫁给军人就得承受相思之苦
新婚离家后,王长义一走就是8个月。杨蕾很想他,就偷偷跑到部队,想给他个惊喜。当她出现在王长义面前时,换来的不是惊喜和拥抱,而是冷冷的一句:“你怎么来了,快点回去,我正在训练,没时间陪你!”
杨蕾不肯走以为撒撒娇丈夫就能留下她,没想到等到的却是一句:“你怎么不懂事呢?”
接下来的话杨蕾就再也听不下去了,带着满肚子的委屈跑回了家。好不容易等到王长义比武后回家,她以为丈夫肯定会向自己道歉,至少给个拥抱或者说几句安慰的话。可是王长义一进门抱着一堆金牌兴高采烈地讲他们训练比武的故事,她边听边掉眼泪,这时候,这个在感情方面有点憨憨的王长义,才意识到妻子受了委屈。
虽然王长义的部队离家只有几十公里,可他们夫妻的生活却像天各一方,见上一面太难。杨蕾思念丈夫,相思的滋味最苦,她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守在棚户区旁的公共电话边,一分一秒等着电话响起。
杨蕾说:“那几年,我能在电话里听到他的声音就是幸福的。时间长了还是觉得很难熬,虽说人间最苦是相思,但嫁给军人就得去吃这个苦!”
军装就是他的命根子
王长义长期不在家,夫妻俩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孩子。2001年,杨蕾发现自己怀孕了,很兴奋也很紧张,这个孩子来得太突然了。
她把消息告诉给王长义时,正赶上部队要准备参加特战兵比武,一年多回不了家。杨蕾的身体不好,双方父母的身体是顾得了自己顾不了别人,孩子生下后根本没人照顾。
“把孩子打掉吧。”她盼来的却是王长义的这个决定。打胎的前一夜,杨蕾蒙在被窝里掉了一夜的泪,王长义坐在沙发上抽了一宿的烟。
“说实话,那时候我没恨长义,我了解他,他比我更苦。我的丈夫从选择军营那天起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而我从选择长义那天起也做好了付出的准备。”杨蕾说。
2006年3月,王长义调到图们市某部任参谋长,他给妻子打电话:“老婆你过来吧,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这句话,杨蕾足足等了6年。
此时的王长义还不知道妻子的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杨蕾的姐姐杨晶抢过电话对王长义喊道:“快回来吧,你媳妇得了小脑萎缩,生活都快不能自理了!”
每每想到妻子,王长义都深感愧疚,他说:“我那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杨蕾给我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总是讲不了几句就挂了,她每次都说"别担心,家里都好",这句话的背后得承受多少酸楚和痛苦,我对不起她。”
王长义赶回家,对杨蕾说:“我已经想好了,转业回来照顾你,咱俩再也别分开了!”
杨蕾感动得一直哭,她多希望丈夫能每天陪在自己身边,“转业”两个字从王长义口中说出来,太不容易了。可是当天夜里,她便听到一个铮铮铁汉,蒙着被子在压抑地低泣。
“我知道部队就是长义的家,那身军装就是他的命根子。”杨蕾不想拖丈夫的后腿,于是辞掉工作,做了随军家属,一起到了边防。
患病后的杨蕾记忆严重减退,有些事情已记不起来了。王长义为了照顾妻子,白天在一线跑,晚上回家还要熬药,有时在床边一守就是一宿。也许是老天垂怜这对苦命的夫妻,在他们结婚的第8个年头,赐给了他们一个女儿。
女儿最喜欢粘着王长义,可是他却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女儿。女儿5岁了,学会了打电话,总是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我想你了!”
到现在,王长义一家还是很难在一起吃顿饭,他大多时间都和战士在一起,对那些官兵,杨蕾甚至有些羡慕和“嫉妒”,但她明白,嫁给军人,付出就不能讲条件。
(张南)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