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嫂风采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呼伦贝尔军嫂杨淑华的那些“华丽”事

2015-06-25 16:25:24来源:中国军网
军嫂——响亮、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她们背后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凄苦。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编者:军嫂——响亮、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她们背后承受着别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凄苦。在别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时候,而军嫂却只能形单影只、孤枕难眠,承受着无尽的离别之痛与相思之苦。如果说军人是祖国的脊梁,军嫂就是家庭的支柱,她们为了绿意葱茏,饮尽酸甜苦辣。我们没有理由不钦佩她们,不为她们感动,不去祝福这永久而又不一样的爱情……

在武警呼伦贝尔森林支队召开的“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周宝华同志事迹报告会”上,支队通信助理工程师周宝华的妻子杨淑华短短6分18秒的发言获得在场官兵的12次掌声,次次都是掌声如潮,振奋人心,同时也让这位平凡的军嫂的那些“华丽”事浮出水面,走进官兵心中,成为在座8位家属学习的典范。当笔者问起是什么力量让她独自承担起家庭重任、当好周宝华的坚强后盾时,她却是谦虚地笑着说:我做的还不够好,只是向让他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干好,把这个兵当好。平和的言语、温婉的神情,饱含着对丈夫深深的理解、对军人事业沉沉的爱。

32人没能叫醒“傻姑娘”的军嫂梦

“他只是个当兵的,什么都没有,你可要想清楚了”、“他们森林部队每年防火任务那么繁重,进山驻防就是好几个月,家里什么忙他也帮不上”………杨淑华当初恋爱时,她的亲朋好友担心她嫁给军人吃苦,纷纷前来劝阻。面对这些话语她都是避而不答,从容面对,因为心中早已被周宝华的那种厚道、坦诚、认真的作风所打动,幸福就这样在杨淑华绯红而带羞涩的脸上蔓延开来。

1996年,杨淑华经一个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正在支队所属的额尔古纳大队当管理员的周宝华。也许是对于军人的钦佩和对那身橄榄绿的羡慕,第一次见面便打动了她的那颗芳心。杨淑华说,当时老周穿着一身军装,不善言谈,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小伙子。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一次见面老周却一再告诉她,做军人的妻子很苦、很累、很孤独,有时候还会受委屈,让她想好了再做决定,也正是这种坦率的忠告打动了自己。在交往当中,杨淑华更为老周的那种骨子里的军人作风所感染,所接触的点点滴滴为他们筑起了爱情长城的坚实根基,终于在1998年如愿以偿,正式步入了“军嫂”的行列。

杨淑华的哥哥杨玉告诉笔者,在妹妹决定嫁给老周的那段日子,亲戚朋友都跑来劝阻,认为森林部队的官兵任务很重、生活很苦,嫁给他们以后日子会更苦,先后有30多人来劝她,每天家里都会有人来做她的思想工作。现在看到老周家中的那些军功章、看着妹妹夫妻恩爱的小生活,哥哥杨玉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8次搬家没能击碎“玻璃式”的幸福花

有人说,军人家庭的幸福是玻璃做的,用心浇灌的越多,铸成的玻璃就越明亮越牢固。由于工作的调动、任务的特殊等原因,几乎都有着与搬家打不完的交道,杨淑华家也是如此,结婚14年,为了照顾老人、孩子上学、工作调动等原因他们先后搬了8次家,每次搬家都成为她生活中一个难以忘怀的记忆。
为了学到更多的通信知识,2003年周宝华报名参加了武汉通信指挥学院通信专业培训,一走就是10个月。当时正好父亲在额尔古纳老家得病需要长期住院,母亲自己照顾不过来,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为了不影响丈夫学习,刚刚搬进海拉尔支队机关家属院的杨淑华毅然决定重新搬回额尔古纳下面一个乡镇的老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那时候单位家属院房子比较紧张,好不容易分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可她为了能够照顾好父母不得不放弃随军的待遇返回老家。每天早晨起来收拾完家务,把孩子交给婆婆,自己带着病号饭骑车十多公里赶到医院照顾公公,不管刮风下雨,直至两个月后公公出院,她一会儿也没有放松过。

“家里的困难再大也是个人的事,部队工作再小也是国家的事”,她无数次对自己说。2006年,眼看女儿就要上小学了,为了能够让孩子得到好一点的教育,他们又决定把家搬回海拉尔。当时家属楼没有空房,他们只好先去租住房子。当要搬家的时候,周宝华却因为参加灭火作战三番五次地更改搬家时间,最终杨淑华指望丈夫无望,只好在地方租来一辆车将家搬到了海拉尔。由于租住的房子在五楼,地方人员帮忙搬完衣柜、洗衣机等大件物品外,说什么也不再搬运其他一些小件物品,说是楼层太高要是全部运上去要再加钱。杨淑华听后,赌气辞退雇佣的地方人员自己上下楼跑了十多趟才将东西全部搬上去。前来帮忙的妹妹看到姐姐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怨气十足地埋怨她:“不让你嫁给军人不听,你看到关键的时候都帮不上忙!”而她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丝毫没有怨言,默默地承担起家里的重任。女儿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每次家长会都是自己去参加;家里父母有病了周宝华脱不开身,又是她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无论什么时候,杨淑华都是丝毫没有怨言,默默地承担起这家庭重任。

329步的路程没能增强“贤内助”的依赖心

一步、两步、三步………杨淑华的丈夫周宝华从家走到单位,整好329步,不远的路程也就是三四分钟,而这么近的距离从来没有由于家庭上的事情让杨淑华分散老周的工作经历。杨淑华说,老周是单位的通信助理工程师、通信战线上唯一的骨干,经常是到野外通信基站检修通信设备,或者是参加灭火作战等急难险重任务的通信保障任务,再加上他比较爱学习,家的距离很近,但是经常是回不来,这些年自己也习惯了,反而更能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

今年5月份,女儿周加伟开始有点感冒,杨淑华带着女儿在附近的门诊开了点药,回来后便让女儿早早地睡下了。谁知第二天不但病症没有减轻,而是出现高烧,女儿满脸通红,这可急坏了杨淑华。此时老周正在忙着进行部队通信骨干的业务培训,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去医院排队挂号、看病、买药,忙的是团团转。在以往,不管是女儿病了,还是自己病了,只要没有什么大碍,她都是默默地承受着,从来没有和丈夫讲过。而这次却没有这么幸运,女儿由于高烧引起肺炎。这次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的严重性让他她不得已打电话给老周,让丈夫抽时间过来看看女儿。当丈夫急忙赶来把住院手续都办妥后,她又是安慰丈夫说是有她在,不用丈夫担心,培训班的事情很多,又劝丈夫返回了单位。提起这件事的时候,杨淑华告诉笔者,其实多想丈夫能够陪自己身边一起照顾女儿,但是她知道丈夫很忙,只能忍心把丈夫撵走。

杨淑华说,家中无论有什么事情,她首先想到了都是丈夫在忙,只能自己解决,这是这几年来的生活才磨砺了她的意志。当和她的女儿聊天的时候,才知道杨淑华坚强的背后还有着更为有趣的故事。杨淑华还是个“军事迷”,在她的书柜上摆着几乎全是军事题材的书籍。原来杨淑华为了更好地照顾好这个家庭,她一直没有上班,在家照顾老周和女儿。一有时间她便钻进这些书籍里面,也就是在这些书籍当中才让她更加喜爱军人的事业,更加理解军人的事业,更能默默无闻地奉献,用柔嫩的双肩独撑起这个家。

“其实我和诸多军嫂一样,只愿做一滴雨滴,一枚石子,做丈夫坚强的后盾,陪他一路播撒辛勤的汗水,共同品味收获的喜悦,”事迹报告会上,杨淑华用这样的话语结束了她的报告,话语很美,犹如她的内心世界一样。为军人的事业,舍弃了女人的娇气与柔弱,承受着难言的孤独与压力,她用自己最绚烂的青春年华,诉说着军嫂们共同的心声,为那抹庄严的军绿添了最美的一笔。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