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云(右二)一家三口
爱好唱歌的文艺女青年徐晓云与江苏边防总队张家港边检站政治处干事杨振华情投意合,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拥有了一个幸福家庭。自从当上“军嫂”,徐晓云便将更多的情感献给了国防。2008年至2012年从事社保专管员期间,她帮助这个站多名干部家属办理养老保险转交手续,为这个站驻地元丰社区多名军属解决超龄转城保费。2011年,当选张家港市金港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她提出的为军属建立健康档案、优属基金等措施被写入报告得以通过。每年应征入伍时,她还主动制作“参军报国 献身国防”主题宣传展板,向社区青年发放“当兵光荣”宣传小册子,鼓励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当好军嫂的角色,全力支持丈夫工作,顶起家庭“半边天”。她的家庭也于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家庭”,她于2013年获得由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妇女联合会联合表彰的“情系国防好军嫂”。
“多才”军嫂成了编外“艺术家”
2012年8月2日是徐晓云丈夫所在单位——张家港边检站建站30周年和第一个“检查员日”,当看到负责宣传文化工作的丈夫杨振华正为庆典晚会忙得焦头烂额,她很是关切,不禁问道:“有什么我能帮到你吗?”
“我们这次晚会的11个节目从歌词、谱曲到主持、舞蹈编排和舞台设计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筹备也差不多了。《站训组歌》的《信仰》本来由我们一位教音乐的军嫂独唱,但她这两天突然生病,还有一个星期就正式演出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军嫂,确实急啊!”杨振华拍着头,愁眉不展。
徐晓云笑着说:“没问题,我来顶,一定不给部队丢脸!”
徐晓云在驻地社保系统是名响当当的“艺术家”。她有着一副好嗓子,多次参加驻地团委、社保等系统组织的主题歌唱、演讲比赛,获得了“青春建功现代化”主题演讲比赛第二名。社区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她也充当起主持人角色。在丈夫杨振华的影响下,她还迷上了摄影,在苏州市社保局举办的“社保杯”摄影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顺利加入了驻地摄影家协会。
“临危受命”的徐晓云一刻也不敢耽误,利用一切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练习。她还多次到驻地一位音乐老师家中请教,学习发音技巧和舞台表演方式,确保演出的最佳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演出当天,她清亮的嗓音和端庄大气的台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她也因此“一曲成名”,又给冠上了个“军嫂音乐家”的美名。
不仅如此,在军地文化共建方面,她也是积极牵线搭桥,促使这个站监护二中队与元丰社区签订文化共建协议,创新开展军地“邻里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共建活动,丰富了官兵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了军地军民关系。
“多事”军嫂有着一副“好心肠”
2008年至2012年,徐晓云从事社保专管员工作4年,长期在一线为居民服务,练就了她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热心的习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名“多事”的军嫂,有着一副“好心肠”。
或许是“职业病”,或许是对军队的特殊情怀,在这个站家属联谊会、干部结婚宴等场合,只要她一坐下来,她总会“多事”地给其他军属讲解社保常识。久而久之,她也因此出了名,军属遇到社保方面的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这个站警官过锡伟家属朱静,随军后便从扬州某中学调至驻地南沙中学。今年春节前的家属联谊会上,朱静一见着徐晓云便问:“我在扬州交的养老保险怎么转到张家港?”
“热心肠”的她将张家港有关养老保险的制度、程序等情况详细介绍了一番。“你让扬州社保局给你出个迁出证明,剩下的事情我来帮你办。”徐晓云高兴地把事情揽了下来。
随后几天,徐晓云拿着朱静给她的证明,从学校到社保局,按照办理的程序一遍遍地跑,仅一周便办好了转交手续。
徐晓云工作所在的元丰社区是个大社区,从2009年起,张家港市推行农保转城保的利民举措,徐晓云一下忙开了,挨家挨户做宣传。
社区居民王某(女)是位军属,其儿子在解放军某部担任营长。王某听说一下要交3.6万元,就是不愿意。徐晓云一遍遍地跑,一遍遍介绍转了城保的好处。其儿子在部队得知这样一个好事,便给王某交足了超龄转城保费。
现在王某每次见着徐晓云总是乐呵呵地道谢:“谢谢你,不是因为你,我肯定错过了这么好的政策。我现在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每月拿770元退休金,平时开销足够了,儿子工作忙,现在他是一百个放心。”
“我是军嫂,看着您过得幸福,我比谁都高兴!”徐晓云说。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