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东工作照
2015年,对曲阜企业来说,不是好年头,受经济形势下滑影响,企业效益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工人工资减半、企业负债累累。因此,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曲阜市人武部格外冷清。
“老高,明天在家吧?八一节到了,我过去看看。”无奈之际,高心红政委的电话响起,那头传来孔府酒坊集团有限公司王建东董事长的话音。
“不用了,当前大家有困难,我们理解。”
“不,再苦再难不能忘国防,八一节都不来往,那不成了‘断亲’了吗?”
八一节期间王建东到曲阜人武部“走亲戚”
实际上,王建东董事长前些日子因合伙人“跑路”刚刚亏损200万,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但他仍坚定地认为部队官兵就是他的亲人,走亲戚不能“断亲”,没多有少都是他的心意。的确,这亲戚他已经走了37年,从未间断!
1976年,王建东23岁,作为知青回城的他来到曲阜工艺美术厂工作,该厂与当时的解放军6187部队仅一墙之隔,军号声、训练声天天伴随着他,趴在窗台上看军营风景成了他的业余生活,仿佛自己也成了军营一员,慢慢的王建东发现自己爱上了军营,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超龄,与军装无缘了。有一天半夜,美术厂失火,解放军紧急集合扑灭了大火,避免了一场不可估量的灾难;还有一次,雷雨大风过后美术厂一片狼籍,又是解放军帮忙迅速清理了厂区,从此,他发现自己虽然当不成兵了,但却与隔壁的解放军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因工作突出,王建东很快被提拔为副厂长,那年“八一”节他第一次来到部队大院走访慰问,心情格外激动,紧握部队首长的手说:“部队官兵就是我的亲人”,从那以后,与解放军部队结下了亲戚。
王建东担任曲阜工艺美术厂副厂长以后,怀着对部队无限的热爱,开始了他的拥军之路。部队随军家属需要工作,他主动邀请,退役官兵需要就业,他主动承担,如不嫌弃他们厂这份工作,他必定热心服务,亲自安排技能培训、问寒问暖,使随军家属、退役官兵很快融入这个集体。至1983年,他们厂三分之一是部队家属,三分之一是退役官兵,另外三分之一才是社会工人,成为当时曲阜安置随军家属、退役官兵最多的企业。1984年,6187部队赴云南老山前线作战,王建东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2万余元,无私捐助部队;部队作战期间,王建东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厂里的随军家属,当时打电话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他多方协调开通长途,一个月为随军家属支付的长途话费就顶当时10个工人的工资;1985年,他又支出专项经费,带领随军家属代表亲赴前线看望慰问参战官兵,带去家乡人民的关爱与支持。
1986年,曲阜成立煤气公司,王建东调任总经理。成立之初的煤气公司,急需一支肯吃苦、能耐劳的创业队伍,试了不少人,总感觉还缺少点精气神。86年底,他来到部队驻地、来到民政局安置办,吸收退役军人就业,当年就接收退役军人30名。经过简单培训,这支队伍生龙活虎,很快给王建东找回了感觉,苦累面前,从不叫屈,危险面前,从不退缩,王建东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当兵人了。煤气公司业务繁忙,他下令只要是部队用气,第一时间保障,部队野外驻训,只要在曲阜地界,随叫随到,如有需要派人随队保障。1990年,经多方协调,他出人出钱将煤气管道通向了曲阜所有驻军营院,部队成为当时曲阜通燃气管道少有的几个单位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驻曲野战部队陆续裁撤,他还着实为此难过了一阵子,心里空落落的,就好像找不到娘家人一般。
市场经济浪潮中,王建东生意越做越大,1997年,他瞄准了酒水行业,着手成立孔府酒坊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聚集了高级酿酒师鄢辉曾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专业精尖人才,组建了部队优秀退役军人为骨干的一批产业队伍,深入挖掘儒家传统文化,逐步开发出数十种产品推向全国市场,目前企业年产值过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酿酒企业。王建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己事业成功的经验,必须有一支过硬的行业队伍,技术专家外,他的队伍50%以上全是退役军人,生产、销售、管理各条战线退役军人都在发挥着骨干作用;必须重视国防搞共建,把部队当靠山,企业安全是第一生命线,尤其是在酿酒企业更显重要,孔府酒坊目前拥有各个岗位安全员50余名,每年都要请消防专家上门培训,确保了成立以来安全生产无事故。前些年,酒坊附近发生雷暴天气,天空一响雷过后,闪电从天而降,顺着厂房上方的避雷针通向大地,所有员工看到这一幕无不感到后怕,幸好消防武警指导安装了避雷针,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去年,曲阜消防大队重修训练设施,王建东得知后,无偿捐赠5万元,为消防大队重新建造了训练塔,补充了部分训练器材,成为曲阜军民双拥共建的一段典范事迹。
目前,年过六十的王建东,仍念念不忘拥军情,正打算开发一种拥军酒投向市场,再叙曲阜拥军佳话。(曲阜市人武部政科长章广建 民政局双拥办主任贾明玉)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