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广大市民爱军为兵 上海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可观实效

2018-02-09 23:07:08来源:东方网

连日来,担任铁路上海站执勤任务的武警二支队,在南广场设点为广大市民旅客送清凉。官兵们每天早晨烧煮两大桶绿豆汤,免费向酷暑中途经的旅客发放。旅客们感动不已、连声致谢。杨建正 摄影报道

“再难也不能难部队官兵,再紧也不能紧优抚对象”“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这是上海市各级领导抓双拥工作的共识与追求,也是申城广大市民爱军为兵的纯朴情怀和自觉行为。

4年来,全市涌现出一批双拥先进典型,先后有14个区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1个镇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名个人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16个区县、700余个单位和个人荣获市级双拥模范称号。双拥工作硕果累累。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努力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双拥工作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弘扬传统、创新驱动、重点突破、融合发展”的双拥工作理念,明确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规划、设施、机制转换、教育和关心生活“五个同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三个纳入、三个坚持”,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坚持每年召开专题议军会议研究部队建设需求,坚持每年两会期间到部队代表团听取意见,坚持每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到基层部队走访慰问,为部队解决实际问题。

走军民融合之路

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出台了《关于推动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建立了军地协调小组,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完善了军民融合“三重”(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政策)的形成机制、协商机制、推动机制和督导机制,明确了“基础领域、产业发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卫生和人才、社会服务和军队保障、城市建设管理和综合防护、军队应急管理”等7个深度融合的重要实施领域,形成了92个军民融合项目需求,分别纳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双拥”平台和职能部门协调范畴。先后建成12个国家级国防动员中心,完成409个与国防需求相关的产品指标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

浦东新区奖励军队科研进步三等奖以上项目320多个,帮助部队科技攻关项目102个,合作军民融合发展项目11个,建立35个“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基地。长宁区支持部队建立21家“军(警)营信息港”,为区武装部建立了卫星通信指挥平台。闵行区建立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利用高校科技资源推动军地校三方跨界合作,形成了军民融合联动机制。虹口区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历时3个月的战时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研究性演练,开创了濒海特大城市高效实施国防动员指挥的新模式。杨浦区积极探索军地文化融合发展新路,与部队共建打造杨浦“军地文化圈”,形成了区域文化与军旅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解军队后顾之忧

本市不断完善基层双拥工作组织机构,市、区县、街镇普遍形成了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行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市、区县两级双拥办采取军地合署办公;各街镇层面设立双拥服务站;各委办局、国有企业和居(村)委会设置双拥工作联络员;双拥志愿者队伍、优抚园、烈军属之家等各类基层服务性组织遍布城乡,已建立基层拥军优属社会组织4372个,参加经常性拥军优属活动的社区单位11069家,参与基层日常拥军优属活动的服务人员3.4万名,实现了双拥工作网格化,拓展了新时期拥军工作主体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上海相继出台了20余部地方性法规和优待政策,坚持整合资源,齐抓共管,有效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4年来,共安置转业军官近4000人,接收退役士兵1.8万人,安置率达到100%。军人家属就业安置率也近100%,对7000多名军人子女入学给予了优待。

宝山区投入445万元,支持驻区部队燃气管道安装工程和蔬菜大棚建设,投入1170万元,为驻区部队进行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兴办了飞行员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人才培训中心、官兵洗衣房、电教室等实事项目。金山区在协调解决部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电信、医疗等具体困难的同时,积极帮助部队基层解决军事训练、营区建设、文体设备、生活保障等实际困难。奉贤区将部队营房、军事设施保险以及官兵抢险救灾、执勤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纳入全区“民生保险”工程范畴,创设拥军小药箱、医疗联系点、医疗小分队,实现医疗拥军“六优先”。崇明区先后帮助部队规划建设了千亩标准化高产良田、千亩蔬菜基地、千亩苗木基地和万头养猪场,努力将崇明打造成部队的后勤保障基地。松江区发挥大学城区位优势,整合地方科技、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开展好文化精品进军营活动、读书交流到军营活动和最新图书送军营活动。青浦区实施驻区部队官兵家庭突发事件救助办法,通过发放救助金等形式,为驻区部队家庭突发困难的官兵解决生活困难等。

创特色双拥品牌

科教拥军培训基地(学校)、优抚对象短期疗休养、“军功章的荣耀——立功受奖军人及其家属代表看上海”、“双看双学”活动(即百名师团干部“看上海”,引导部队官兵“爱人民、学人民、为人民”;地方局处级干部“进军营”,引导机关干部“爱军人、学军人、为军人”)、双拥工作双月恳谈会、“双拥杯”驻沪部队军民健身系列赛、双拥文化“五个一”工程(一组雕塑、一本书、一台戏、一组书画、一个国防教育基地)、 “双百”进社区(百名医疗专家进社区义诊、百名军校研究生宣讲团进社区宣讲)等,这些双拥品牌,都是本市各级各单位、驻沪部队坚持长期开展双拥活动着力打造的。

徐汇区的“双拥融合圈”“徐汇双拥商圈”“双拥俱乐部”“一街一品”“双拥365”等双拥品牌,军地人人皆晓。黄浦区的“南京路为民服务活动”、“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宣誓、 “红门精英人才”计划、“长征医院精英快线·淮海白领午间门诊”项目等,是军地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服务部队和百姓的优质平台。静安区的“第二故乡情”、“大篷车”社区服务送军营活动等,切实将拥军服务保障做到了官兵的心坎里。普陀区的 “故乡指导员”“情系功臣”国防和双拥知识竞赛、兰溪路拥军一条街等,令部队官兵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浓浓的拥军情。嘉定区“精品故事+名家创作+社区巡讲”,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嘉定优秀复退军人和本土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

本市还实现了双拥工作网格化全覆盖,建立基层拥军优属社会组织4372个,参加基层经常性拥军优属活动社区单位11069家,参与基层日常拥军优属活动的服务人员3.4万余名。拓展了新时期拥军工作主体和发展空间。

助地方城市建设

驻沪部队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学雷锋、学八连”等主题活动,“南京路上好八连”“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等先进典型,成为市民群众学习的楷模。近年来,驻沪部队先后建立少年军校168座,派出军训教官3.3万人次、军训学生215万人次;共建立军民共建点4996个,成立便民小组1182个;先后投入劳动日27万余个,参加地方建设义务劳动60万人次,动用车辆30万台次;结对帮扶683个街道、镇、村,向困难群众捐款2213万余元、捐物11万余件;深化“军徽映夕阳”和“军徽照晨曦”活动,结对共建学校695个,帮扶困难学生人数3034人,与585家养老院、敬老院结对攀亲,3495名孤寡老人和“失独家庭”有了“兵儿子”,10万余人次老人在活动中受益。

子弟兵还紧紧围绕上海的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整体建设,主动参与全市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确定一批城市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联系点,振兴革命老区建设援助点,有计划有项目地开展援建活动。

驻沪各部队组建了反恐维稳、核生化应急救援、水上联合搜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救援、抢险救灾工程保障和信息保障等“六支力量”,在维护治安环境、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保障城市运行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