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从心出发》: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2016-01-14 11:45:11来源:

\

证严法师开示说:“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有一种果实,尝起来是这种味道,第一口咬下去那苦味可以和胆汁相比,然而慢慢咀嚼,你会发觉味道由苦变甜,前面越苦后面越甜。联系生活你会发现,苦尽甘来是个非常浅显而又意蕴深刻的道理。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尊铜铸的大佛和一口大钟。每天大钟都要承受几百次撞击,发出哀鸣。而大佛每天都会坐在那里,接受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

一天夜里,大钟向大佛提出抗议说:“你我都是铜铸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都有人对你顶礼膜拜、献花供果、烧香奉茶。但每当有人拜你之时,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听后微微一笑,安慰大钟说:“大钟啊,你也不必羡慕我,你可知道吗?当初我被工匠制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历经刀山火海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坐在这里,接受鲜花供养和人类礼拜!而你,别人只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就忍受不了了!大钟听后,若有所思。

世界不是圆满的,不圆满就会有不如意,不如意就会有辱。一切不如意就是辱,一切痛苦就是辱。现代人并没有因物质的丰富而减少痛苦,相反,焦虑和苦闷反而与日俱增!

修行是为了突破诸多的困难,修行的过程不可能都是顺境,遇到困难时应拿出毅力、信心去克服。佛陀的修行过程,也经历了十几年的磨练,其心灵同样要经过一番彻底的挣扎,最后降服魔军而成道。

“魔”就是障碍,学佛难免会遇到障碍;不是外来的障碍,便是自我内心的迷障。顺者易,逆者难。无论在逆境,或者顺境,只要有一颗至心,努力地付出爱心,自然会证得善果。

人生在世,遭遇凄风苦雨实属自然。困苦如春日的早晨,虽带霜寒,但已有暖意;天气的冷,足以杀掉土中的害虫,但仍能容许植物的生长。世上没有始终波澜不惊的大海,也没有永远平坦的大道。纵使惊涛骇浪,纵使沟壑纵横,跨过去了人生也就变得多彩而丰富。璞玉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晶莹光亮,生命也需要锤炼才能饱满厚重。

苦尽甘来,福尽悲来。享福就是消福,吃苦就是了苦。在这个娑婆世界里,每个人的福报不是无穷尽的。如果一味地贪图享乐,终有一天你会把福报消耗尽。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福不可尽享。”如果每天只想着吃喝玩乐,过着颓废的生活,日子久了,自己也变成一个懒人。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懒于用脑,饱于口福,有的甚至每天大部分时间是在沙发和床上度过的。岂不知如此“享福”,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往往会疾病上身,易于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患。

“享福”会导致未老先衰。大量事实证明,中年人的健康有赖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过逸少动可使中年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易致未老先衰。“享福”会导致智能降低,大脑功能呈渐行性退化,思维及智能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懒散健忘。

苦与乐是交替出现的,相互转化,相互衬托,相互补充,构成人生的节奏。中国有句俗话:“没有吃不了的苦,却有享不了的福。”凡事不可做过,过度必然导致灾害。我们享受快乐,不要陷入物欲上的极度贪婪之中,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这样就不会有灾祸产生。

(摘自《从心出发》,韩若解 著,海峡两岸时报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5年10月出版,定价:62.8元)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