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乌镇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汇集了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嘉宾,让乌镇成了中国与世界互通的窗口,也促进了互联网经济的迅速扩展,也给周边地区发展带来了“乌镇红利”。
然而,1992年才开始修建第一所大桥的乌镇,是怎么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就蜕变成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国家互联网办给出的答案是,看似和前沿互联网不在一个次元的千年古镇,其实是最符合会址的地方——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如同达沃斯那样的小镇,能代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不管怎么说,伴随着政治决策的制定,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的乌镇,将树立起智慧城镇全球样本。其他地区艳羡的同时,也企盼政策风向的前来,带来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
城市群成为世界趋势
互联网的触角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开始联动着每一个人、每一个社区、每一个社会、每一代人。城市再也不在是地图上用墨水晕染勾勒的线条,边界分明,相邻的都市间的经济文化彼此交错。你在早上八点醒来,极有可能和遥遥几百公里外的别人品尝着来自同一牧场的奶源。
距离的无限拉近,让城市的形容词从个,延展成了区域里的线,甚至是片。其中,这一发展里程的典型代表要属美国,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郊区、从郊区形成小型都市区、最后从小型都市区拓展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繁华的大型都市区。
这样的趋势下,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将与是否具有若干综合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群与全球市区区域直接相关。
国家战略中的城市空间
未来,城市群也将会成为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空间载体。而在去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并提出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方面,要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作为构建中的五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则是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提出后,成为了中国超级城市群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会立足三地特点和发展基础,打造出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不言而喻,京津冀地区连成一家亲后的城市功能和定位将被重新构建,达到区域优势互补,并重塑竞争力。
京津冀互联网联动风起
在互联网+背书的推动之下,以及与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产业外溢和转移等各种机遇结合的同时,京津冀将实现怎样的突破和作为?
其中,北京互联网从业者曾稳居全国三成以上,可以称作是业内风头的缘起地。覆盖医疗、金融、能源等各领域。风口上如何撬动起继乌镇之后的下一个互联网之城?曾在二环央心择址打造稀缺宜居典范的中信国安集团,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在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建设互联网之城,并已蔚然成势。互联网之城还将开放三万米创客空间,首批实现百家入住,以智能城市、新能源为主导,并通过扶持创客,鼓励并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试想一下在由互联网+概念里构造的未来城市中,你将坐着可以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出行,充电桩甚至可以轻盈到如备用轮胎般随车携带。
室内的温度、湿度都可以用移动设备和云技术进行远程网络控制,打造专属的室内宜居环境。
甚至,只要你愿意,可以用3D 打印技术制作专属自己的家具……
这一切也许都不仅仅是概念设想,而是可以触手可见的现实。由中信国安集团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打造的【2016互联网之城国际创新峰会】,将会为你带来未来城市中的极致体验,尽在2016年1月22日,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