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创测创始人。李江的创业经历可以追溯到高中毕业,2010年,他成为国内专业早期投资者。2015年6月19日,李江创办的创测正式上线。
导读
“对年轻人而言,VC行业待下去比较难,我们可能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成长。”
2013年,李江带着对投资行业的认识和理解,离开了国内的一家投资基金。此时,他已经是一名有三年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者,但他依然称自己是“投资小兵”。
“以前老牌VC成长起来可能需要十年。但现在只用两三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一些投资机构的知名度迅速扩张。各行各业的名人都纷纷加入投资人的大军,但投资繁荣的背后潜藏着一些外行察觉不到的危机。
“上游LP资金量增速不快,下游优秀项目也没有增长。但是GP却迅速扩张。这个行业肯定会面临瓶颈期。”离开投资行业后,李江去了《创业家》杂志,担任黑马全球路演中心运营负责人。
李江对投资行业的观察充满了预见性,投资门槛越来越低,投资的质量随之下降。股市大跌,资本遇冷,有钱不敢任性,市场倍感寒意。
但是,李江并未完全离开投资行业。“当时在《创业家》杂志待了一年多,还是希望能离(投资)行业近一些。”对创业和投资的观察让李江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5年,李江的创业项目创测APP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资本化测试服务。
简而言之,就是创业测试,让投资人为你的项目把关。
VC做的事情是“杀鸡取蛋”
创测的创立,还要从李江的一个朋友说起。
“朋友做项目前后见了60多个投资人,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拿到投资。”凭感觉讲,60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李江的朋友告诉他,跟投资人打交道,一百个投资人中可能只有一个会投你。更残酷的事实是,大量的创业项目天使轮的资金都拿不到。
“按照朋友说的进度,融资太难了。”李江计算了一组数据,理想状态下,让100个投资人排队见创业者,每周见1个,整个过程下来需要耗时2.5年!
总理提倡“双创”后,大家都觉得创业的门槛降低,掀起所谓“万众创新”的热潮。显然,盲目创业会让一部分人碰壁。李江算的创业账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创业,一直都是一件高成本的事情。”
“而且,投资行业有一种倾向:VC做的事情是‘杀鸡取蛋’。”
在李江看来,风险投资多数面向比较成熟的项目,能够获利才是投资的目的。“大家都希望直接取到蛋,不希望养鸡。”很多从业一年以上的VC,每天可能收到多达50份BP,只有感兴趣的项目会收到回复。
所以,进行早期融资,创业者要见大量的投资人。这样的高成本,仅仅是由于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的那个朋友最后拿到了投资,是我介绍我们所在的基金合伙人之后,一周左右投资就到账了。”
朋友的经历让李江深受启发。80%的创业者一开始是盲目的,闷头完成一个项目自认为天下无敌,之后找风投屡屡碰壁。“所以,创业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资本的态度,创业的成本自然会降低。”
创业门槛高,根源是高昂的试错成本,李江从这一点切入。2015年,他创办了创测。
yes or no?创业前先测试
“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测试平台,让大家在创业前先了解一下资本的态度。”创测没有将产品定位于一个融资平台。李江认为,信息不对称的事价值不高,不少创投平台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问题。
“原因很简单:一个投资人不感兴趣,好项目不来的平台有什么价值?”李江一语中的,创业者能否融资成功,和融资平台没有太大关系,项目的质量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创投平台做的事情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虽然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和用户的肯定,但投资人的认可是企业迈向市场的“敲门砖”。创测把这块“敲门砖”搬到线上,将创业项目和投资人连接起来,让投资人对用户的项目进行评判。
“如果只有一个投资人认为你的项目不行,不用觉得自己傻逼;但是有一百个人指出你的项目有问题,你就要尽快做出改变了。”听起来有点像产品经理做的事情,不同的是,投资人比产品经理更了解市场。
创测上的项目评测方都是VC,有至少三年的从业经历。“我们这样的风险投资人每天都在补充新知识,可能一年要看1万6千多个项目,基本上什么领域都能看懂。”聚集了一大波投资人,这正是创测的价值所在。
投资人对行业的趋势判断非常精准,所以创测能给创业者一些专业性意见。“挖掘行业的公司、看清商业模式、行业的未来方向,这些事投资人都得知道。”
“我们的产品设计简单易用。创业者在创测上提交项目的详细介绍,一小时内就能收到收到投资人的回复。”给投资人的选项只有两个:
Yes or no?
拒绝更有价值
创测的注册用户分为两种:投资人和创业者。投资人的身份需要认证,三年以上VC经验的投资人才有资格评判项目。作为受评测的创业者,会尽可能详细地展示自己的项目。
申请资本测试的项目则会排序发到投资人的手机上。“对于收到的创业项目,投资人必须回复,否则无法查看下一个项目。”对投资人而言,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项目显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有时候,投资人对优秀项目的渴望,比创业者对投资的渴望更强烈。投资人感兴趣的项目会推到下一个投资者的手机上,继续进行资本测试。“过程中,投资人感兴趣,能直接获得项目电话,没有FA等中间费用,他们会线下约见,当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当然,创测上也存在着投资人不太认可的项目。“对于拒绝的项目,投资人要根据产品提意见,指出产品方向,给出市场上的竞品。”每个创业者的创测账号上,都会有至少200块钱的测试余额,投资人的每次拒绝都会消耗50元钱。
“(创业者)不用花一百万干狗屎事了,我们现在有的用户一次充值一万块钱。”产品上线前,李江的一个朋友就做了这样一件“狗屎事”。这个朋友受别人的鼓动,准备花两百万做一个找附近实体店的APP。李江当时就向他指出在一个二三线城市,附近的实体店就那么几家,用得着这样的APP吗?朋友立刻就醒悟了。
这件事也让李江坚定了做创测的决心。“如果项目好,一分钱不用花。所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拒绝。”拒绝意味着产品存在着创业者没有察觉的缺陷,吸纳投资人的建议是产品获得资本认可的捷径。
作为一家提供创业服务的公司,创测把创业项目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我一直认为,任何项目至少要有两个核心因素:帮助用户省钱和帮助客户赚钱。”
投资人会给出拒绝理由
创业似下棋,当局者迷
对创业者而言,有见地的意见非常重要。但是,他们身边往往缺乏这样的人。“不少人倾家荡产坚持创业,靠着一腔热忱,摸石头过河。”如果把创业比作下棋,能够把握全局的显然是投资人。
站在一定的高度,投资者往往能够高屋建瓴。曾经身为投资人的李江,既是创业的旁观者,也是创业的当局者,他更能理解创业者的需求。如果只是做创业测试,创测的价值十分有限。
“拿极牛举例,通过VC我知道这个创业项目做技术服务。后续就能够通过极牛为创测平台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跟进的服务项目,对创业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为此,李江收购了一家媒体,还对创业者进行创业培训和融资服务。
李江心中的创测更像是一个企业服务的入口。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创测大大简化了VC的项目逻辑和流程。“VC看项目,仅仅需要做两步操作。”VC做出主观判断后,创测给创业者提供一组客观的判断数据。
上线以来,创测已经服务了40多家企业,其中有4家拿到了风投。在百里挑一的创业环境里,创测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更重要的是,李江的创测,是国内外唯一一家做创业测试企业。
“下个版本我们的服务方向是致力于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中国经济互联网门槛挺高的,传统企业付费能力很强,但对互联网产品的把握往往出现偏差。”对于创测的未来,李江心中已经有了构想。
--------------
创测李江:创测1.0版本已经上线,目前正在调整中,已关闭内测,2.0版本将于12月中旬发布。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