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井里吐痰的人,早晚会喝到井里的水。
“四个湖的地方是拉萨,两个湖的地方是昌都,一个湖的地方就是我们然乌…….”从歌声听出来,他们爱这个湖。而湖边的污染,却不是他们造成的。
刘畅说,每当想起这个情景,就让人感动,也让人歉疚。
藏民说,家里的牲畜因为误食了游客扔的垃圾而死亡。
很多人认为西藏的污染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比如你在澜沧江边上将一个饮料瓶随手扔掉,这个塑料污染会不停的降解,颗粒会顺着江水到下游,或大理或其他的地方,在那里重新用这些水加工成饮料贩卖给你,你买了饮料又去了其他的地方……
这是一个循环,你扔掉的垃圾,总有一天回到你的身体里去。
垃圾聚沙成塔,捡拾积水成渊
你是否见过,五岁半的孩子拿着垃圾袋在上万人参加的赛马节上捡垃圾?是的,《美丽公约》擦亮天路就在做这样一件事:给经过的人发放垃圾袋,从大理到拉萨,沿途在客栈举办宣讲会,共带领2872名志愿者发放美丽公约环保垃圾袋20000个,运走2吨左右不可降解垃圾污染物。由《搭车去柏林》导演,也是获DISCOVERY亚洲新锐导演称号的刘畅亲历带领并拍摄成《擦亮天路》五集纪录片,已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播出。
这组记录片的播出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不可谓不震撼,甚至可以说使每位观众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反思。是时候改变自己,还祖国母亲一个湛蓝的天空了。这也是《美丽公约》擦亮天路传递的的宗旨:美丽中国、美丽公约、文明旅行、擦亮天路。
旅游卫视行者特别节目《美丽公约》擦亮天路,使我们再次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按一个目标,一个想法做一件小事,像愚公移山一样,看一看最终这件事带给你的是怎样的奇迹?又或者,越来越多的人来捡拾,哪怕只是一次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可以做到不再随手扔垃圾。
其实环保很简单,就像儿时大扫除一样,在群体中的相互陪伴和鼓舞,争相表现,充满干劲儿,彼此的发现可以被分享的快乐,终成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美丽公约》擦亮天路就是带领大家做一件让人不会后悔的小事。
这趟旅程除了捡拾垃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去测量分析垃圾污染物的来源,在沿途各个村镇的垃圾处理能力是怎样的,地方的垃圾回收站等是如何运作的,在高昂的处理成本下,陶瓷和玻璃因为不可回收被抛洒在路边,在野外形成巨大的灾难。所以光捡垃圾还不够,《美丽公约》擦亮天路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依靠民间的力量,运用真正垃圾处理的设备,补足地方回收存在的问题,让垃圾不再这样循环下去。
行为本身可以塑造我们的思想,积善的行为改变着我们的心智,吸引着身边同样美好的事情到来。内心的愁云,就在低头捡拾的瞬间,跟着缓慢的动作也一并飘走了。
温暖邂逅,从陌生到朋友,
中国的旅游和旅行已经悄悄的被划分开,旅游不过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换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而旅行,已不再是把山水风景作为一张张图片用来欣赏,也不再是为了在朋友圈里刷下远方的距离优越,你可以看到陌生荒凉的世界,也可以看到每天都有的熟悉,真正的旅行是什么呢?恐怕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答案,有人说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有人说是遇见,体验。当《美丽公约》擦亮天路的团队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的同时,也成为了在路上的行者们参与其中进而成就自己这场旅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