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玉,安徽宿州人,现居北京,知名青年学者,艺评家、作家、书法家。现为中国新水墨画院研究员、研究部副主任、西泠印社《发现》评论丛书执行主编、新浪网评论专栏作家。在报刊、杂志、网络等专业性媒介发表艺术评论、诗词、散文、杂文等百余万字。出版有评论集《发现》、诗文集《爱在继续》、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多部,并曾举办个人自作诗词书法展等。被权威媒体及圈内人士评价为“最具新锐思想的青年评论家代表”“最具艺术典范的青年艺术家代表”。
诗歌是文学的一个显类。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而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
历史上涌现过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文学,无疑以诗歌最具代表性。研究诗歌的发展,可以基本上把握到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毫不夸张地讲,诗歌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具体到艺术上,比如诗书画印,自古便将诗歌排列在了首位,可见它的分量。
当然,诗歌的创作难度也是最大的,不仅有它的精神难度,还有它的语言难度。
可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中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艺术。
它需要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像,高度集中地来表达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常说,好的诗人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而优秀的作家未必能够成为一位好的诗人。但不会写诗的作家又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呢?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见诗歌的重要性。
另外古人还讲,诗言志,思无邪。这句话体现出了诗歌的高雅和纯粹。
所以诗歌配君子,不配小人;配真善美,不配假恶丑。
这也是我之所以经常写诗,也经常采用诗歌的形式为我所尊重和看好的艺术家进行艺术评论的重要原因。
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尊重和欣赏诗歌的民族将是一个多么低俗无趣的民族;一个不懂得尊重和欣赏诗歌的人,又将是一个多么乏味空洞的人。
特别在中国,在当代,对诗歌,尤其对古诗词,倘若进行嘲笑、亵渎和遗弃,这只能说明国民素质、文化水准、审美能力,以及道德情操出现了问题,在不断下滑。
如果真的如此,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