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命题。互联网,也是一样体量庞大之极的事物。两样东西凑在一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恐怕只有佛祖才能看得清。我们不想把事情搞复杂,最简单粗暴地说,慈善,就是帮助他人,而这个他人到底是否需要被帮助,目前美国科学家也没有提出一份通用的标准。所以,我们回归到最初,慈善的本质就是施以援手。
在中国,并不缺少慈善团体,也并不缺少爱心人士,但是缺少发挥爱心的渠道。当“扶老人被讹”“乞丐用iphone”“郭美美事件”等现象开始出现并轰炸各路人们的眼球的时候,慈善、爱心已经被坏人给“玩坏了”。而互联网又极大的放大了这些影响,于是更多的人变得不敢去帮人,因为不想被人当傻子骗,更害怕有破产的危险。加上当年彭宇案的法官一句话:“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并判赔,小编不知道这句话让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在小编看来导致人们不敢去帮人此案的法官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怎么把碎落一地的爱心捡起来,这是响应国家号召构建和谐社会必做的功课。前些日子,小编留意到一家深圳的互联网公司,开发出一款叫“请我”的APP。就是专注于线上至线下的爱心传递,他们希望将其打造成中国第一个网络慈善爱心平台。
小编跟他们的创始人深入交流的时候,至始至终都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为什么要做这种分分钟被人忽略的事情,就是网络爱心。他们创始人的回答让我动容。他们说,在国外,“墙上咖啡”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行为,渐渐的却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与认同,一个小小的善举,却帮到了那些想要帮助的人,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暖心的事情吗?中国其实也需要这样的爱心行为,但是在中国信任感是缺失的,人们并不相信买过单的商品商家会百分百的让需要帮助的人拿到。怎么办?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法。爱心人士只需要使用请我APP在上面发粮票(后期支持衣票、电影票等),需要帮助的用户上去就可以领,领到就可以去请我合作的爱心餐厅免费吃饭。而爱心人士的每一张粮票由谁领到,在哪消费都可实时查看,一切透明、杜绝虚假。同时“请我”还支持定点模式,比如指定对某个灾区发放,而只有在此地的用户才能使用。这样就有效解决了爱心人士想救济却无渠道和不方便的问题。
那么如何去界定谁是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慈善事业最为突出的短板,也是本文一开头所说的,施以援助的标准。一百个人心中会有一百个标准。缺一百万的手术费,你会毫不留情地捐。差两块坐车你可能会觉得是在行骗,不等人家把话讲完就躲开。为什么缺大钱就是真缺,缺小钱就是骗人?那是因为太多无良的人将社会大众的善心给消费掉了,导致迫切需要小帮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请我”恰恰在这个短板上施力,集合社会上的爱心,给予这些需要小小帮助的人们大大的爱心。它就是筹集普罗大众那些无关痛痒的零钱,积沙成塔,弥补了传统现金慈善事业的短板,不用再去纠结这个人是不是需要帮助。筹集到你的一元钱可能会给予十个人,让小小的善心加以扩散。
最终,请我的目标是希望被救济的人在他人爱心的感染下一起加入爱心人士大军,使爱心能在世界范围内传递起来,不管你是发张粮票,还是扶个老人,还是收养只流浪汪……用一句古语来总结: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人生最少有两次冲动: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是关注“请我有爱”公众号,公众号支持“请我APP”下载的哦,也来一起启动爱心模式吧。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