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不力”等27种类型的干部,要进行组织调整。近日,省委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四川在线2016年1月6日)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啃掉硬骨头打通变革通道,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归根到底都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效能、高品格的干部队伍,才能将“运筹帷幄”的决策化成“决胜千里”的现实。
培养一名领导干部不容易,对“下”后“破罐子破摔”“准退休”等现象,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管理,能上能下的制度价值就没有完全实现。所以,加强对“下”的干部跟踪管理,引导干部把“下”作为新的起点,“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显得尤为必要。
干部只有“能上能下”,队伍才有竞争力;只有 “能进能出”,人才才能激发活力。此次四川省出台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明确了“下”的方式,用“明规则”界定“上下”依据,明确了“下”的情形,规范了“上”的程序;突出了组织关怀,注重对“下”的干部管理,帮助干部向“上”;加强了监管,对“为官不为、为官不廉”的干部形成压力,促进干部“清廉为官、事业有为”。
干部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下”的问题,不应该把“下”当作是“终点站”而到站停车熄火。更应该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根据干部“下”后的综合表现情况,干部群众的认可度情况等,对干部进行重新考察、审视,结合干部自身特点、能力素质等情况安排的新的岗位充分发挥干部的特长,促进干部迸发新的活力,做出新的贡献,同时为《规定》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今天的中国,已经驶入历史的新轨道,我们面临可以预料的困难,也面临许多未知的风险。无论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还是继续啃硬骨头把改革引向纵深;无论是破解转型升级中的难题,还是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莫不呼唤干将、闯将,莫不要求淘汰庸才劣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锻造新时代的好干部,促使各级干部担当大任,为改革发展添砖加瓦。(文/曾小明)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