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听取我省深化农村改革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我省“三农”工作;听取2015年第二轮巡视情况的汇报;审议有关文件和工作方案等。省委书记王东明主持会议。(1月7日 四川日报)
为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党委、政府以各地先行发展村为重点建设村,强化以点带面作业,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层次,按照择优布局、因地制宜、注重整合的原则,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坚持产村相融,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促进新村与产业互动,推动新村提质扩面,建成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着力坚持科学规划,促进新村业兴。党委、政府依托先行发展村现有的交通、区位优势,坚持“大分散、小聚居”原则,紧紧围绕“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目标,按照“五园”(精品柑桔示范园、莲藕水产生态示范园、种养一体循环示范园、农业观光休闲园、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通过项目整合,充分发动业主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共同打造成产村相融示范村(集工、农、商、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美丽新村)。
二是着力注重产村相融,促进民生发展。要始终坚持建设现代农村的理念、始终坚持产村相融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成片整体推进的理念、始终坚持改革突破创新的理念,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把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总体谋划、统筹规划,最终实现互动相融发展。二要加快健全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支持体系。三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管理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强化人才保障,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村管理路径和办法。四要注重工作实效。深入研究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推进新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建设基础设施,促进风貌改善。为科学推进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垃圾处理、能源建设“四个一体化”,地方党委、政府应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修建通社水泥路、碎石路、新建山腰蓄水池、山坪塘、屯水田埂、机井、村民房屋风貌改造、完善房前屋后水系、院坝、整治微田园、安装太阳能路灯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整合实施,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定会不断加强,村内定会风貌焕然一新,为下步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业主发展村域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把新村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始终把新村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条件、把公共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新路子。 (文/曾小明)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