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大众实现财富增值的第一步。”上海P2P投资理财平台,沪臣地方金融理财分析师黄先生表示,理财与投资的观念培养非常有必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早期试水股市,有亏有赚。后互联网金融兴起,投资者对此蓝海市场抱有很大期望,投资一些高大上P2P网贷平台,从尝试不同的理财渠道,一来累积投资理财的经验,二来升值财富避免跟“死工资”过活。
在黄先生看来,投资在自己身上是最不会亏本的投资。如以上所言,创业是条披满荆棘坎坷的道路,复杂而未知,投资理财作为普罗大众成长的第一步,必须走稳,之后才能脚踏实地实现创业理想。
P2P投资理财只是一位互联网金融的突出分子,其简单快速方便的特点,近两年在国内火爆起来。短短两年左右,就过了万亿规模,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动力多强大,但仍然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提起互联网金融,你首先想到谁,是阿里的蚂蚁花呗、腾讯的微信红包、京东的白条?似乎现在是BAT在互联网金融业的刷脸时代。然而,如果比拼赚钱能力和市场潜力,传统金融的规模依然是遥遥领先的。放眼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不是苹果,而是工商银行。拿工行与BAT比较,工行一个季度就可以赚到一千多亿,而腾讯和阿里,都是一年才赚个千八百亿,而京东上市后的市值才三百亿美金。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也是BAT的,但终究还是金融业的。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但是金融市场依然不发达,虽然未来极有可能再继续出现几家几百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但是能再达到BAT级别的公司,只能存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虽然BAT的势力范围已经延伸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但是金融理财市场的复杂性使其不会像发展电商模式那样顺利,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金融,未来的市场不会是三国鼎立,而是群雄割据。”黄先生说。
他认为,2016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切入点主要还是三个方面:
1、 消费金融
要发展消费金融,首先要构建消费场景,在这个领域里,京东和阿里有着天然的消费功能和场景。然而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储蓄型的社会,消费体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京东和阿里未必能垄断整个行业,未来的格局还扑朔迷离。只要抓住这个切入点,大批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依然可以在消费金融领域分一杯羹,甚至能挤占京东与阿里的市场份额。
2、 征信体系
尽管最近央行发布消息,将互联网金融计入金融业核算体系中,但是,距离完善的金融征信体系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征信体系是目前中国金融业的短板,那么它同时也意味着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目前BAT中百度相对拥有较多的数据量,但是并没有把数据的潜力全部挖掘出来。在未来,谁能把海量用户数据整理出金融价值,谁就能走在互联网金融的前沿。
3、 风险管理
金融的本质永远是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特别是对P2P投资理财平台来说,尤其如此。想要做大规模的金融理财业务,主要在于两点:杠杆和风险。在这方面,BAT的风控能力远不如传统银行和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业务也将是互联网金融的又一金矿。
那么传统金融转向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是什么?地方金融分析师认为,主要也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新技术变革将使很多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第二, 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互联网业务,不仅是互联网金融,还包括互联网生产、互联网消费等业务;
第三,90后慢慢成为P2P投资理财主力,00后马上也要进入市场,他们生下来就接触互联网,不需要去转变。
当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渗透到金融领域时,总会有不适应的时期,在传统金融忙于适应时,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井喷发展。但是,当所有的金融都高度信息化时,传统金融跟互联网金融最终会由博弈走向合作。以支付为例,更加擅长用户体验的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人性化的界面,但是最后资金的归集、流动和监管仍由传统金融机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