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保险的诞生
在互联网领域,众筹以及P2P网贷如今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而且业内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人们用众筹买房、卖房、拍电影、搞活动等,用P2P网贷借款甚至交学费,以至于BAT 之类的大公司也风风火火的参与其中,可以说已经是很热门的方向。
然而在保险领域,却鲜见听闻相应的创新, 许多资格很优质的人们缴纳了很多年的保险,但却从来没有提出索赔,比如大病保险、车险等等,往往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安慰和风险的分散手段而去缴纳。
先不说政策的管制严格因素,因为我们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内的政策制定者肯定是开明的,在新事物出现后,监管肯定会跟上。那么是否有办法创立一个更好的风险保障产品,让这些资质优秀的人们,在获得与买保险相同的保障的同时,却只缴纳原来50%甚至10% 的费用?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利用大众的力量采用“共享经济”的模式来实现它。
P2P保险的玩家
首先,我们先来盘点一下,世界范围内的P2P保险的创新玩家
(1)德国的Friendsurance创立于2010年,根据共享经济的理念,采用保费退回的模式创新,相同保险需求的用户组成一个团,在购买的时候他们的保险费用中的一部分被投入返还库,在年底,如果该团组没有任何索赔的话,那么组内成员就可以拿回这些钱的一部分,有效降低优质的投保人费用达40%以上。
(2)英国的Guevara,创立于2014年,主要经营的是汽车保险,基于社交的理念组成团体险,所需的保费用于支付未来的赔付,而赔付率低的用户同样可以获得保费返还。
(3)美国Uvamo,芝加哥,Lending Club旗下业务,2015年,光喊但还没上线。
(4)法国的inspeer,2015年出现,网站死活打不开。
(5)新西兰的Peercover,2015年上线,它们的模式是由用户自行组成一个投保团体,并且先支付一部分费用,万一事故发生时,才获得赔付,同时也能降低保费。
(6)Lemonade,美国纽约,2015年出现,刚获得一笔1300万美刀的投资,但是网站还没上线。
(7)2015年,蚂蚁互保(www.mayihubao.com),中国,提出了“P2Pinsuring 人人保“的概念,刚获得额度未知的天使轮投资,虽然蚂蚁互保不认为自己是P2P保险,只是采用共享经济的模式创立的一个互保互助平台。
P2P保险的模式
可以说,不像“众筹”国内学的"kickstart",P2P网贷国内学的“lendingclub”,这种模式的创新,国内并没有落后于国外。我们以国内的“蚂蚁互保”为例来说说这种模式。
据了解,蚂蚁互保在2015年推出了“蚂蚁互保计划”,采用“共享经济”的理念,创立了“蚂蚁1号大病互保计划”,以及“蚂蚁4号汽车玻璃碎裂计划”,这些都类似于是这种“P2P保险”的雏形。而且在蚂蚁互保平台无需充入资金,加入计划都是免费的,用户只要注册一下,就会会获得“100”个蚂蚁积分,只需要冻结积分就可以加入互保计划获得相应的互保权益,只有万一有人或者有车出事了,才由蚂蚁互保平台通知大家去执行自己的义务。
这种模式有利有弊,但是却没有任何的政策风险,合理合法,蚂蚁互保只是作为 “人的信息中介”,不涉及任何的资金问题,网聚人的力量互保互助,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
举个栗子哦,理想情况下,说明一下这种模式的优势,比如大病保险,按2014年保监会统计的数据(网上到处都是),大概是 10万人260人左右会得大病,国内的这种雾霾天,这个概率不算高。
假如10万人都买个一份大病保险的话,以一位35周岁的男性为例,30万的保额,这份大病保险假设需年缴3500元(往往更高,平均值)才能获得保障,那么10万人就是10万x3500 =3.5亿元,去除赔付的费用 260x30万 = 7800万,粗略估计还多余2.72亿元,而采用蚂蚁互保的模式的话,那就只需 260x30万 = 7800万,结余了2.72亿,人均780元。
排除国家的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以及运营费用之外的因素,单单效益来说,这种“P2P保险”模式能节约78%左右的费用,让每笔钱都用在用户身上,可见社会效益是很明显的。
在2015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大老板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模式,表示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项创新, 认同了分享经济这一模式,他表示“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相信在相应的配套政策跟上后,国内这一模式将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从而获得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