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机器人治疗帕金森让四肢震颤3年余的他找回自信

2016-01-04 11:29:40来源:

导读:患者庞某法,男,56岁,山东省泗水县人,患有帕金森病,伴脑硬死后遗症,四肢震颤3年余。\

 

\

 

1、病史描述

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手足麻木、震颤症状,情绪激动紧张时明显加重,睡眠中消失。除此之外身体各方面均无出现异常,无发热疼痛感,饮食、大小便均正常。因偶见此症状并未及时引起重视,后病情呈逐渐进展缓慢加重,震颤感愈加强烈。到医院行头颅CT、MRI检查才得知得的是“帕金森病,且并发脑梗死”,医生给予抗震颤药物服用,用药近三年,症状控制并不理想且进行性加重。

\

 

逐年加重的病情给庞某法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从开始小幅的震颤样演变为四肢震颤剧烈、僵硬,有麻木感,肢体活动困难,呈慌张步态,精细动作不能完成,连拿筷子、端碗吃饭这样的小事情都做不了,记忆力减退,患者身心受累,百般苦恼。10月27日,患者庞某法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帕金森病”收入院,并按排进一步的专科检查。

2、专科检查

经检查诊断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行走虽吃力但能自我完成,言语较清晰,定向力可,理解力、判断力正常,因为脑组织长期破坏使其记忆力明显减退。专科检查结果:位置觉及音叉振动觉迟钝;双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共济运动试验:双手轮替试验阳性,双手指鼻试验阳性;双侧跟膝胫、闭目难立征检查、直线行走试验均阳性。辅助完成血常规检查。确诊为“帕金森病伴脑梗死后遗症”。

 

\

 

 

\

 

3、诊疗方案

术前完善各项指标检查,帕金森征明确,双手震颤频率、幅度大,存在手术适应症,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鲍艳春主任决定为其按排“机器人脑立体定向微创术”,以更加安全、超微创的手术方式,快速的清除患者震颤症状。

 

\

 

 

\

 

术前局部浸润麻醉,患者意识清醒,安放头部定位仪,利用计算机控制术、影响定位技术和立体定向仪引导技术,精准定位病灶并规划出手术路径,将射频穿刺针入手术路径进入病灶靶点实施调控,给予相应的治疗,病人马上就出现了很明显的效果,术程中患者双手震颤样立刻停止,令其非常欣喜。手术结束后,给予神经营养药物辅助,4小时后病人能自由下床活动,从病房走到走廊姿态正常、震颤改善,效果非常的明显。机器人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的超微创、更快速等优势表现尽致,患者及家人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

 

\

 

机器人治疗帕金森好的真快

机器人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辅助系统是当下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超微创、安全性极高、疗效最佳的功能外科外科,获得了国际范围的认可。作为一种精确度高,创伤度极小的精密手术,它对医院硬件设施、手术医生的医技水平都有严格的要求,北京武警三院神经医学科研中心斥巨资建成了世界级层流手术室,引进最新一代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手术系统以及全套手术配置;同时,与北京301医院和海军总医院开展长期医师资源合作,建立三家医院联合病房,由鲍艳春教授领衔,特邀专家共同参与会诊和全程把关,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切实保障每一病例都能有效康复。详情咨询专家热线:010-88612599。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