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山东省蓬莱市北沟小学“快乐星期三”阳光综合实践活动侧记

2015-12-31 16:58:40来源:

日前,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系统在蓬莱市北沟中心小学召开了“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大课堂现场会,对该校“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大课堂模式进行推广,秉承“以爱为源,博学乐教”的教风”和“乐学善思,明理笃行”的学风,该校积极致力于素质教育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延伸,一个以“仁爱”为核心理念,以实践为载体平台,以快乐为情感纽带的立体化、多元式、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也在持续地改进与不断地磨合中逐步清晰。

\

仁爱教育的思想缘起

“仁爱”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仁爱,即“仁者爱人”,这里说的“爱”,既包括爱自己,也包括爱他人,爱祖国,爱家园,爱社会,与当前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该校的仁爱教育,是以培养儿童仁爱品性为目标,培养儿童对人和自然的探索、尊重、亲善和感恩德教育,该校倡导以仁爱为核心的教育,以全面塑造仁爱教师,全程培养仁爱少年,全力打造仁爱校园为宗旨,依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载体坚实的仁爱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爱的情感,内化爱的意识,培育爱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那么,这种仁爱的思想,如何依托丰富多彩的载体和平台,贯穿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始终呢?该校推出的“综合实践大课堂”,正是基于这种仁爱理念而打造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一直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先贤孔子更是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可以说,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唯一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和提升,不仅仅需要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学习获得,更需要通过多元的、立体的、个性的课外实践获得。该校的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日的设置,目的就是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打造立体的、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寓教于乐的课程构想

那么,这种综合实践课堂是如何运作的呢?以往的综合实践课程,都由各级部各班级根据学生特点和接受情况自行安排课程内容,拟定课时计划并实施上课。每周一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太短,教师的指导无法深入进行,活动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很难在全校进行统一的综合实践大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教师的指导成效很难进行评判。

另外,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研发现,学生爱玩儿,这是天性,所以对综合实践这门活动课程非常期待,家长也很希望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得到很大提升,希望学校多进行一些提高能力和素养为主的实践活动,并给孩子以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蓬莱市教体局局领导也经常到学校指导调研,并对如何更好地将综合实践基地和少年宫做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学校班子成员进行了多次座谈,希望该校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道路。

经过多次的研讨和论证,该校提出了依托少年宫、各种功能教室、种植基地等学生活动场所,将综合实践课集中到周三下午全校一起上的思路,打破年级界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全校性的组织活动,即“快乐星期三”阳光综合实践日。安排一节综合实践、一节学校课程再加上一节课外活动,利用整个一下午的时间让学生痛快地“玩”。这样没有缩减语数英等学科的教学时间,而是将一些零散的活动课时间进行集中整合,把学生有限的在校活动时间整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快乐地探究。

活色生香的课程设置

有了好的设想,关键还要实践。快乐星期三活动,开设哪些课程?谁来教这些课?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分管领导、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校进行统计和归类。经过多轮的酝酿选择,我们成立了舞蹈、器乐、军乐(鼓、镲、号)、绘画、书法、陶艺;劳动技术类:剪纸、绳编、园艺种植、餐饮美食;体育类:球类、空竹、轮滑;其他类:计算机、小记者、小导游、经典诵读、学科趣味等四大类22个活动社团。

快乐星期三需要载体和平台,资金从何而来,经费如何保障?学校为实施“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日活动,投入设备资金29.5万元,完成了少年宫各活动室的建设。建有科技探究室、舞蹈室、陶艺室、书法室、绘画室、网络教室、体育活动室等20多个专用活动室,这些地方都是学生“玩”的天堂。先后购置了2000余件实验器材、活动用具、器材等,其中科技探究室配备了10万余元的光学、电学、生命科学等10多个不同系列的实验探究仪器。筹建了面积达300平方米的植物生态园,玻璃温室,内设通风、遮阳、喷灌自动化设施,种植各种热带亚热带草本、木本植物以及各种蔬菜瓜果。学校开辟了开心农场区、无土栽培区、盆景园艺区、花卉嫁接区、奇珍异果区,让孩子在探究、记录的同时,真正体验到做“小农夫”的快乐。另外学校还新建了一个144平方米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室。内设多个展区,集中展示了海洋生物、生态园艺、陶艺制作、变废为宝、发明创造等。

师资配备方面,该校不仅注重“走出去”,还要“引进来”。他们多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在校内组织综合实践校本培训,校长带领老师们一起研讨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学校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担任社团活动的顾问,发动家长中、社会上有特长的人员来学校担任义工辅导学生的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

灵活多变的运作模式

那么,这种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是怎么运作的呢?该校打破了班级和级部的界限,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编班,从三个层面组织实施,实行自助式选课、走班式上课、互补式选修,让学生由吃“大锅饭”变为了“自助餐”。

一是学生“自助式”选课。该校先组织22个社团辅导教师制作社团宣传海报,将社团的活动主题、授课安排、教师简介等制作成海报在校园网和学校宣传栏进行集中展示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社团的活动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活动社团,上报至班主任处,学校汇总统计,对报名人数较多的社团进行调整或者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两个班,对报名太少的个别社团可以考虑暂时取消。

二是“走班式”上课。每个星期三下午,学生打破原先的班级限制,根据自己申报的课程,重新组合班级实行“走班式上课”。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要通过一个社团的评价考核,获得该社团结业证书,获得证书的学生下学期可以再申报参加其它的活动社团。

三是“互补式”选修。该校将四大类22个社团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小学毕业前要在四大类社团课程中各必修一门活动课程,并取得该课程结业证书。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至少要获得四门(每大类必修一门,其他活动课程可以作为选修)活动课程的结业证书,对获得结业证书多的优秀学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授予“综合实践大课堂小明星”荣誉称号。每学期末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社团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只要学生喜欢的,人气旺的我们就保留;只要学生不喜欢、参与率不高的,即使创意再好,也要将其淘汰出课程体系。

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日课程评价包括对教师辅导能力和学生活动效果两方面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了《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社团活动教师评价考核办法》,对辅导教师工作量计入任课工作量中,对辅导教师的校本教材开发、活动指导能力、学生竞赛获奖等进行评比、量化,学期末评选优秀活动社团,主要看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学校综合实践大课堂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学生参与活动是否有兴趣,成效有哪些,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何等。

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鼓励特长发展与素质提高、激发兴趣,内容包括学生活动兴趣与参与情况、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养成、能力发展等方面。

一是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入档案袋。

二是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三是通过颁发结业证进行评价。学生在所参与的课题小组内,只要全面掌握了该系列校本课程的全部内容,即可由该项辅导教师为其颁发该课程的结业证,获发证书的学生下学期可以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综合实践大课堂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使孩子既可以掌握一项技能,也可以学有余力地掌握多项技能。

教学相长的综合效果

“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日,让星期三成为孩子们星期天之外的又一个“节日“,在这里,他们不仅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兴趣,还收获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快乐星期三综合实践活动日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密切关系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学会了处事、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在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该校王澈同学获得了烟台市科幻画一等奖和山东省科幻画二等奖;王雨竹同学获得中央电视台希望英语风采大赛烟台赛区一等奖和山东赛区三等奖;烟台市中小学生橡筋动力飞机模型比赛中,该校先后有2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澳美英语杯”口语大赛中,也有20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烟台市小记者才艺大赛有10人次获奖;蓬莱市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作品有15人次获奖;蓬莱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有10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烟台市七巧科技比赛共有18人获得一二三等奖…

我们的教学,由传统的“师本”课程回归到“生本”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和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创建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了师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幸福成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在2013年的全省和全国德育现场会上,该校综合实践大课堂的探索模式,受到专家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全国班主任学术委员会苏学恕主任更是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亲切地说:“你们北沟中心小学的今天,就是中国农村小学的明天。”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