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各大主流媒体上,有关公务员的任何消息都会抢占头条,引起坊间议论纷纷。公务员又加工资啦,公务员打人啦,公务员离婚啦,总是引起各类围观,但真正来自体制内的公务员的发声其实并不多。真正来自一线基层公务员的声音很少,能够发声的渠道真的很少很少。乡镇公务员,为什么留不住?(12月26日 新华网)
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利于锻炼自身各方面素质,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有了这些经历进入上级机关开展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基层也会在“新鲜血液”的补充中获益,年轻干部敢闯敢干,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的精神,为基层工作带来清风。然而,“基层留不住年轻干部”的感慨,在不少地方确是一种客观事实,其对基层工作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实际上,基层年轻干部的去留问题,并非如一些舆论场上渲染的“公务员离职潮”那般夸张,很多是体制内的流动,尤其是从基层向更高层级党政部门的纵向流动。应该看到,这种人才的流动有其合理性,年轻干部经过基层的锻炼,更加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对群众也更有感情,带着这种经验和情怀进入上级机关会更“接地气”。
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的留不住,可以理解为是他们的“往上爬”。这一方面来自于他们的“追求”,熟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年轻人确实应该有追求,年轻人的追求、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确实应该发扬,当地党委政府也应该大力的支持。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在基层锻炼一段时间后,上挂到更好的单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应该得到支持和肯定。
但是这种“往上爬”的另外一方面也映射出一些年轻公务员浮躁的心理,既“跳板心理”。很多人将基层当做是一个“跳板”或是“镀金台”,认为自己在基层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借调走或考走,有了懈怠的心理,自然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要受到很大影响。也夹杂一种“好高鹭远”,认为基层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不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面对这两种心理,基层现状也着实令人堪忧。待遇太差,条件太差,发展空间太小都严重的影响了年轻公务员的工作激情。为此,要在公务员的“追求”与基层留人中取得平衡,一方面要加强对年轻公务员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还应努力尝试进行体制改革,给基层年轻公务员更好地待遇,及更好地施展空间,以及政治地位的肯定。
基层干部身处群众工作的第一线,是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纽带。“在立足之处深挖下去,一定会有清泉涌出”。作为年轻干部自己也要努力,要加强修养,多一分定力,少一分跟风;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浮躁,要“心为民所系”,扎根基层、戒骄戒躁,在基层的大熔炉里锤炼打磨自己,相信必会有一番终生难忘的收获。(文/曾小明)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