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字书写超出实用表义的功能而具有某种审美作用时,便产生了书法美学思想,从书作中可以看出书法家的艺术追求。艺术欣赏界将执着于白纸黑字之间美感的书法家,称为“美学书法”流派。美学书法家的作品流畅、优美,黑白分明间蕴含着阴阳和谐之道,注重书写内容的诗意和韵味,书作极富艺术趣味和收藏价值。
1、启功
启功,字元白,满族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集教育家、文物鉴定专家、古典文学专家、语言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于一身,著有《启功书画集》、《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论书绝句》等多种。自创“启体”书法,其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2、沈尹默
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其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欧阳询之神韵,带赵孟頫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3、郭沫若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在现代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作品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气贯笔端,形神兼备。
4、沈鹏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艺委会顾问,北京唐风美术馆特约书法家等。书法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其行草书和隶书“刚柔相济,摇曳多姿”,以气势恢宏、点划精到、格调高逸、韵味深长而富有现代感,成为当今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风典型。
5、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其作品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6、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内多所大学国学及管理学教授,国学著作连续两年荣登畅销书前三甲,国学文章及书法作品被数百种国内外媒体报刊杂志登载。其以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在传承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书法作品品味超凡脱俗;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高远,运笔神韵飘逸,笔法俊美古朴,深受中外收藏机构和个人追捧,并成为文化书法的典范,获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大展“德艺双馨奖”和“艺术成就奖”等国际奖项。
7、苏士澍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文物局出版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多年来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工作之余从事书法、篆刻的创作。兼习诸体,擅长鸡毫作篆隶,饶有特色;行草流畅,韵味极浓。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
8、苏适
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九三学社北京市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书法作品自然流美、润墨清秀、自立门户。其字于规整庄严中见潇洒天真之韵致,结构端庄舒展、气势雄健大度、笔画灵动俊逸、风韵蕴藉遒媚、柔中带刚,如行云流水般让人清新悦目,颇受书画爱好者之青睐。
9、周慧珺
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其书风劲健纵横,流畅明快,自具风貌,用笔明快,章法奇妙。用笔如同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笔画爽洁、刚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在谋篇布白上特别注意章法布局,力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不让一字一行一处平平实实,总是大与小、粗与细、正与侧、长与短组合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气势和力量,又从黑白错落的分割中,构成气韵生动的画面。
10、郑晓华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我国首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艺术学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秘书长。自幼爱好书法,研究临池30余年,兼善各体,尤精意于行书和隶书。行书从“二王”入手,兼取宋代米芾和明清之际的王铎,风格优雅俊逸。隶书以“汉碑”为基础,吸收汉简和楚简的笔法,融入大小篆字形,略参行草笔意,形成古朴雄健的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自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