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济钢高中张经军:用爱点亮学生的心灯

2015-12-25 15:17:58来源:

他于1999年7月踏上教育的圣坛,一直秉承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信念,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2004年7月,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翌年得到北京大学国家作物设计中心联合培养的机会,从事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2007年7月,他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毅然回到热爱的高中校园;他用爱心播撒希望,用爱心传播正能量,用爱心温暖了多少冰冷的心灵,用爱心托起了钢中学子的梦想,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他就是济钢高中生物组的张经军老师。

倡导孝道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得让学生感到爱,而也只能先感受到父母之爱,才会感受到教师之爱。每逢返校,总能在钢中校园看到一些同学走在前面,而家长则一手拉着箱子一手提着牛奶和食物亦步亦趋地跟在孩子后面,而学生还不停抱怨家长;也经常看到周末的时候,有的家长把孩子装有脏衣服的箱子拿走,把洗好的换洗衣服送过来。诚然,在一些学生的心中已经没了对父母的感恩和孝敬,而变成了一味的索取;为此,张老师从高一新生入学军训时就进行系列的孝道教育。

在说文解字上,“教”是这样解释的:以孝为先,以文相授。而作为“教”人之师,更应该教给学生首先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理解家长的辛苦和无私的爱;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孩子哪能真心地尊敬自己的老师呢?每届学生军训时,张老师都给学生讲“鞭打芦花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为人子,“孝”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其实,每一学生内心都或强或弱,或清晰或模糊地有着一份对父母的爱,通过唤醒孩子心中的这份真情,作为其良好品德形成的诱发点、切入点,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爱。

军训结束后,张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作业:回家第一件事是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辛苦了”。有一次,班上的刘同学对在校门口翘首期盼接她回家的爸爸妈妈说了一声:爸爸、妈妈辛苦了。话音刚落,妈妈的眼泪就流了下来,爸爸也哽咽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家长给张老师打电话说这件事的时候,情绪异常的激动,连连说济钢高中的教育太好了,几天的军训就让孩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简单的一句问候,却激起家长如此强烈的反应;简单的一句问候,重新架起了父母和经历了初中叛逆期孩子沟通的桥梁。

学会使用爱的语言,宽容、赏识、尊重、鼓励。

在和学生的沟通中,张老师从不使用“暴力”的语言,特别是当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的质问和指责反而筑起了师生交流的墙,使沟通变得不可能,而有效的沟通却能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孩子们的心灵沐浴在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的阳光中。高二时,班里从外校转来一名学生小B,帅气十足,但又桀骜不驯;厌学而又敏感。有一天,一个女生和他开玩笑时,激怒了他,动手推了女生一下后,他却满不在乎的说:“老师,你给我爸爸打电话,把我开回家吧,我早就不愿意上学了。”从他的话里,表露出明显的厌学情绪。张老师决定晚自习再找他单独谈话。第一次谈话时,小B 满不在乎地站在老师面前,张老师没有生气,而是请他坐在面前,他感到很诧异,小B很坦诚得告诉老师,他今天的做法是错误的,已经给那个女生道歉了,他只是想借助于这种方式激怒老师,让老师把他开回家,但是没有想到老师能给他解释的机会,还能主动找他谈话,他说在高一开始的时候学习很好,后来有一天有个很要好的同学突然退学了,自己开了一个服装店。他非常的羡慕,也希望能够去创业,但是家长坚决不同意。因此,他就完全不学习了,成绩每况愈下,家长动用了很多人做他的思想工作都没有做通,所以家长想通过改变一下环境来试试。他非常平静的说完,然后静静得看着老师,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已经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甚至早就想好了说辞,如果老师继续劝他好好学习的话。张老师却赞赏地说:你是个好孩子,你能知错能改,说明你很懂事。同时老师很欣赏你的魄力, 比尔-盖茨也是在他大学期间开始创业的。然后张老师希望他考虑好可以做什么,怎么去做才能有好的发展。小B很诧异:老师,你支持我去创业了。张老师很欣赏他并希望他能再想想细节。

两周后,小B踌躇满志地讲了自己的想法。张老师认真帮他分析计划,并最终同意说服家长准许他在暑假去打工,但是如果不行的话,就要到学校好好学习了,因为老师不能拿学生的前途做试验。暑假里,20多天走在济南炎热的大街上,磨破嘴皮,结果却是一次次的失败和碰壁,终于让他认识到找工作的艰辛。暑假结束后他又悄悄地背着书包回到了学校,并最后考到了理想的大学里。张老师巧用陶老的四块糖--宽容、赏识、尊重、鼓励,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冰心老人在赠葛洛《爱在左情在右》中写道:“爱在左,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作为一名教师,张老师16年如一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把自己的爱和真情一路播撒给学生们,作为人生的导师,陪着他们走过人生花季、雨季的年龄。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