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张杰老师就是这么一位在普通的教师岗位上自得其乐的一位老师。从她坚定有力的脚步中,从她闪烁着自信和勇气的眼睛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她无穷的活力和工作热情。
她调侃自己:可能是受了父辈的影响,她的工作和革命精神停留在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了。祖父母是抗日战争时的老革命;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上山下乡带知青的积极分子。或许从小的耳濡目染,或许骨子里那种“老革命”的遗传,她身上就有一股‘不透气儿’的近乎‘蛮干’的认真劲儿。师德是需要培养,需要教育,但更需要来自教师的自我修养! 这种“红根”奠定了她的师德修养的基础。
干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她越发感到自己爱老师这个职业,尤其爱班主任这个能掏心掏肺地和孩子们共同奋斗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她把她能为学生服务作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这就是她存在的价值体现。天天的披星戴月地早出晚归,或许让别人看起来有些傻,可是她抵制不住只要学生在校她就愿意陪着他们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和他们摸爬滚打在一起,谁都挡不住。其实,丈夫到没说过什么,倒是经常引起了儿子的不满。会经常拿他小时候说事:儿子五岁的时候,他们搬家到了离她学校不远的地方,好处是她上班方便了,但孩子一向是他奶奶照看的,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了。一个寒冬腊月天,正逢期末考试。孩子的爸爸出差了,早晨六点多钟,她想着要去班里再叮嘱一下考试事项,给同学们临上阵前鼓鼓劲儿,又看着孩子在被窝里睡得正舒服,离上幼儿园还早。就悄悄地出来门。结果到了班里,给同学们解答问题;又安排考场秩序,等到试卷都发下去,学生们井然有序地答题的时候,猛然想起家里的孩子是第一次自己在家。急忙和另外一个监场老师说明情况,准备回去看一下孩子。结果一打开教室们:门外站在我一丝不挂的儿子,光着小脚丫瑟瑟发抖。她连忙脱下羽绒服,把孩子裹起来,飞奔回家,喂了一大碗板蓝根水,暗暗祈祷:可千万别把孩子冻出什么毛病来。最终还是请了奶奶来照看,结果当然是免不了挨一顿训。训归训,该以学生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的。现在儿子大了,快到中考了,要求妈妈多陪陪他,结果她想了一招:让儿子在班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自习。一举两得!正当她为自己的‘高招’洋洋自得的时候。儿子识破了端倪,说尽管在班里学习效率高,可是有些资料不能随手拿来就用,所以还是在家学方便。只得跟儿子约法三章:晚自习的哪一个时间段我是跟学生在一起的。哪一个时间段是陪他的。结果陪儿子的时间总因为班里的这事那事给耽误了。即使有时间待在家里。一到八点,就坐不住,一穿上衣服,儿子会狐疑地问:“又上班里去?你不是六点半刚回来吗?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看到她脸色为难儿子就会解围地说:“好了好了,我不用你陪了,去陪你的宝贝学生去吧。”她雀跃地走了,其实心里多少会有些不安,因为给儿子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强烈建议:懂点教育的家长要给孩子各方面的指导。可是她的心思没在这里。或许儿子本来就让人省心,或许她更自私一些:她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多来自于她的学生。
从刚开始工作时的蛮干,到现在的驾轻就熟,都有让她不同程度的欣喜和自豪。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工作的。她就是这样的典型。尤其是在她当班主任期间,与学生朝夕相处,从生活、情绪、学习等各方面想其所想,做到了无微不至,洞察每个学生一丝一毫的变化,在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在学生走过的每一步上都留下来记号。她 “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努力发挥情感教育、人格魅力的影响与富有个性化的育人艺术的综合效应,用执着的爱心和自身的示范来引导启发关爱学生,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了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付出的同时,她也从教书育人中感受着人生的幸福。
首先她愿意地付出她的爱心,她要让学生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她一直努力营造并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父母。她会让做好思想工作打头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给他们洗脑并以身作则,要求他们做到的自己肯定首先要做到。军训期间身体力行的自她严格要求她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告诉他们毅力就是这样炼成的。自己每当着他们的面做一件事也会给他们启示:这就是勤奋;这就是方法…从早起的意义,到运动的重要性,习惯的养成等各方面都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她当然也不放过课余时间和有关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
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她每天都到宿舍,先看看宿舍卫生是否干净,学生床铺是否整齐,遇到气温变化的时候,还会提醒同学们增减衣物、棉被等等。而且还会帮助同学们建立快乐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每次考试前她会提醒同学们做好充足的准备、各种证件、学习用具要带齐。集体活动前她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总之,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她几乎事事关心。学生生病时,她带学生去医院看病。家长感激,学生感动。
当英语老师和班主任这么多年,张杰深知干工作光凭着一腔热血和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她紧紧围绕:“以生为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的价值取向,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为重点,倾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每一节课她都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学会的?每当看到学生满足的表情时,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刻。而且每天她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一年下来她会读几十本教育专著并写读后感,所以很有成就感地说:她的管理已经到了技术层面上了。尤其拜读了陶继新的《种好心田》、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陈晓华的《班主任工作突围》等著作后更让她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将理论用到实践处也更加地游刃有余了。
首先给孩子们灌输“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干事的人”的思想。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班级事务分内外,班干部主外:负责凡是和学校考核有关的事务。组长主内:负责教室内的一切活动,责任到组长。在学习、生活、卫生、纪律等各方面承包到人。统计下来,班里没有职务的同学所剩无几。那几个不担任班干部的同学也主动地想出点名堂,给自己按个头衔,然后乐颠颠地为同学们服务去了。
争取家长的支持,一周一评比,实行严明的奖罚制度。
例如:晨会、早读、等日常工作都由值日班长负责;每个时间段都设有具体的安全员,教室内的黑板报由宣传委员负责,她作适当指导,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科代表负责。组长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等等。这样以来,班内的工作形成了程序化和制度化,各项工作就更能顺利的得到开展。 所以,一学期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学生成长了,有能力了;她轻松了,她享受了。
汉代杨雄《法言.学行》中有"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以高尚的人格为典范,犹如恒星吸引行星,把学生吸引在自己身边。《学记》中又曰“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的责任贵在以高尚引发高尚,以诚信培育诚信,把大写的人字镌刻在学生心坎。对于张杰这样的老师,或许我们不敢以高尚来评判她,这也有违她立志当一名‘普通教师’的意愿。她的普通在于指自己从不奢求功名利禄,只有专心致志地教好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引领好学生罢了。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