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网贷平台翼龙贷以3.7亿拿下中央电视台新年黄金时段广告,被业内成为P2P行业内的“真土豪”。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平台的盈利水平以及翼龙贷本身的资金实力来看,3.7亿显然不是平台的自有资金,那其背后的“大佬”联想控股很可能就是幕后的推手。不仅仅是翼龙贷,市场中很多平台为应对年底的金融风险,都采取对外融资的方式度过难关。既然是对外融资,那是否会签订对赌协议则成为业内投资人热议的话题。
很多人听到对赌,首先联想到的是赌博,其实,这里的对赌协议只是一种期权形式,专业人士称为“估值调整机制”, 指融资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以翼龙贷为例,假如联想控股和翼龙贷签订了对赌协议,那么理论上来说,翼龙贷在接下来的经营过程中,在业绩方面(有时也存在企业行为、管理层行为等非财务绩效的对赌。)要达到双方约定的结果,否则翼龙贷要进行赔偿甚至直接被收购。
尽管对赌协议在很多场合的释义中,明确表示是为了保障投资人的利益,但P2P行业内的一些投资人仍然认为,P2P平台一旦和投资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就相当于签订了“卖身契”,平台日常的经营活动将受到极大的禁锢,很难放开手脚去发展。另外,在协议签订之后,平台很可能为完成约定的目标而盲目发展,甚至是违规发展,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将是致命的。也有部分投资人分析,投资方既然要和平台签订对赌协议,也说明了对平台本身的不信任。作为大企业尚有如此顾虑,那普通投资人又如何去放心投资呢?
对此,上海知名网贷平台钱多多(d.com.cn)融资部负责人指出,一般来说,VC或者是机构之所以签订对赌协议,主要是对企业的估值拿不准或者对财务数据有很大疑问,通过设定目标盈利水平和触发条件,来避免不可预知的盈利能力风险,这仅仅是出于一种投资战略层面的考虑,并不涉及到所谓的“不信任”。根绝国内对赌协议的相关条款,平台在接受对赌协议之后,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平台对自身经营或者是财务相关的数据有信心,否则也不会冒着被收购的风险。另外,平台签订对赌协议,在企业信息、经营信息等方面将更加透明,这也是平台追求健康发展的表现之一。
事实上,国内对此协议有很多误解。在国外,VC很少会和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外对投资人及企业各方都有制度上的保障,再加上社会信用体系相对完善,对赌协议很难起到实质上的作用。而国内不同,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的制度缺陷,投资方“不得不”采取这样一种自保的形式。所以说,国内对赌协议的签订,受制于整个国内的市场环境,跟具体行业甚至是企业的发展则没有太大的必然性。(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