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知道,甲午海战败于海战,更败于陆战。淞沪会战败于陆战,更败于海空。谨以一支在陆地与日军激战的海军精锐部队为缩影,向明知悬殊远甚于甲午,仍以必死之决心,迎击日军航母编队和海军陆战队的中国海军官兵致敬。
故事开始了,先上图片(叶宝琦),摄于辛亥年(1911年)的钮克苏(纽卡斯尔),当时欧洲的重要船舶工业港口。

宣统元年(1909 年),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和副手萨镇冰出国考察,从船政学堂挑选学生叶宝琦和王助(美国波音公司首任总工程师)、巴玉藻(后兼任飞潜学校教官)等23 名 学生赴英、美出国留学,学习制造飞机和潜艇等专业,并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
叶宝琦,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第十九届学生(1908年冬毕业),以优异成绩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院校。
延伸知识:萨镇冰,大神级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等重要军职,还曾代理过国务总理。亲历清末甲午战争、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与日本人抗争一生,是中国海军数十年的导师和灵魂人物。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延伸知识:王助,大神级人物,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第一任总工程师。他亲自设计并监制“B&W—C”型水上飞机,成为波音飞机公司制造成功的第一架飞机并以开辟美国第一条航空邮政试验航线的飞机而载入史册。王助回国后,参与创建中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中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

1926年(民国15年)3月18日中山舰事件后,海军警卫工作得到空前加强。国民党北伐时,闽系海军易帜响应革命军。1928年民国设立海军署,29年扩为海军部。叶宝琦任总司令部警卫营营长,驻守高昌庙海军各机关。包括海军江南造船所、海军军械库、海军飞机制造厂、海军测量局等。
延伸知识:江南造船所,一度由海军部长陈绍宽兼任所长,可见其重要性。当年陈毅、粟裕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后,签署的1号令就是接管“海军江南造船所”,并专程拜访叶宝琦等海军军官。
1924年的江南造船所二号船坞

延伸知识:神奇的高昌庙—1964年以前,高雄路被叫做高昌庙路,和附近的制造局路、局门路、炮厂后街一起,标出这座“制造机器”的兵工重地。其实高昌庙这个名字远比江南制造局更为悠远,它来自宋时此地一座小庙。神佛退后,机器登场,成了中国近代工业梦开始的地方。
纵观叶宝琦在中国海军的主要职业生涯,就是一个职责:中央海军卫戍部队指挥官,负责海军重要机关的守卫、民国军政要人的保卫工作。警卫工作的核心当然是围绕闽系海军首脑陈绍宽等展开的。
延伸知识:陈绍宽(1890—1969),曾任民国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海军一级上将。在任期间曾规划4大战区,提出20艘航母计划(当然无法实现)。并且指挥了著名的江阴海战。1945年5月,他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参与制订《联合 国宪章》。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二十八日上午,海军次长、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接到日本海军第一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的来信,说:“今晨日本海军陆战队与上海中国驻军发生冲突,纯系地方性质,希望尽速解决,日方决不愿意扩大,至中日双方海军,仍望维持友好关系,幸勿误会。”……为防日本人使诈,陈季良首先下令驻泊高昌庙的舰艇和海军警卫营(营长叶宝琦),宣布戒严,注意防卫;同时对日方来信不予答复。
二月一日,有日本船只擅闯中国海军高昌庙江防警戒线,驻守江南造船所警卫部队果断开枪自卫,打死日船长福田。日本借机向中国海军挑衅。日本海军司令官盐泽幸一以最后通牒方式照会中方,要求中方惩治凶手,道歉、赔偿等。中国海军认为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态度暧昧,我海军在上海只有几艘在修的舰艇和警卫营(实只二连)卫队,只得妥协退让。
至1937年6月,日本海军已有舰艇285艘,其中航空母舰4艘、万吨级战列舰10艘,总吨位达116万吨之巨,超越英国,成为几乎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第二大海军,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是6:116(中国海军仍停留在甲午的吨位……)。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海军方面认为中日战争已属无可避免,海军部下达指令,命令全军备战,调整部署。其中包括:在江南造船所检修之永健军舰,也加速修竣完工,驻守高昌庙,协防驻沪海军警卫营,保护海军驻沪各机关,及海军江南造船所。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
8月16日晚,中国海军两艘鱼雷艇“史可法102”和“文天祥171”伪装成民船,从江阴潜驶黄浦江,冲出董家渡封锁线,高速穿过锚泊的日舰和英、法、意等国军舰,直扑停泊在外滩的日军旗舰“出云”号,当距敌仅300米时连续发射两颗鱼雷,重创“出云”舰。日军旋即报复。8月20日,上海各海军机关和“永健”舰,以及江南造船所、上海海军司令部、海军军械处、海军警卫营营房、吴淞海岸巡防处等地,均遭到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猛烈轰炸,损失惨重。“永健”舰面对敌人机群的轰炸,一直坚持战斗,最后于8月25日被炸沉,舰上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上海海军除警卫营外,几乎损失殆尽。

日本侵华海军旗舰“出云号”(黄浦江停泊中)
随着沪战的进行,日本海陆军援兵不断增加。到9月中旬,侵入中国的日本军舰增至120艘,包括航空母舰4艘,战斗更加剧烈。中国海军把存沪的高射炮大量供给浦东陆军组设饱队,扼守要隘,到后来吃紧时,海军警卫营也投入了当地军警作战,以高昌庙为警戒线。
9月下旬,中国海军第1、第2舰队在江阴封锁线与日本海空军展开决战,以舰队主力全灭和惨烈牺牲为代价,击落敌机2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12艘。海军通过自沉等手段,令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上海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

不可一世的日本海空军(江阴海战)

搁浅在江阴上游的中国海军旗舰“平海”号
淞沪南线的崩溃,浦东川沙、南汇的陷落,以及苏州河南岸中国军队主力的全线西撤,上海市区的南市成为抗击日军的最后一个城市堡垒。当时黄浦江、高昌庙一带江面已被日海军舰艇控制,孤悬于上海市区东南角的南市,在军事上已丧失死守的价值。南京统帅部出于政治上和外交战略上的考虑,要求死守南市,似乎期待出现第二个“四行孤军”之战。第3战区和右翼军总司令部,乃指派55师165旅协同上海市公安局局长蔡劲军所部固守南市。
从沪战以来,敌空军先后19次对南市进行轰炸和扫射。11月7日起,敌狂轰滥炸空前猛烈,南市连日遭到毁灭性的空袭,高昌庙、南码头、外马路、制造局路以及日晖港一带,黑烟冲天,大火数日不停。11月9日,敌又出动飞机实行滥炸,南市惨遭空前的浩劫,高昌庙江南造船厂附近即投弹22枚,弹落火起,至晚未熄。11月10日晨,日军出动飞机30余架,向南市投弹百余枚。在浦东东昌路至周家渡沿江地段的敌军火炮四五十门,隔江向南市射击。黄浦江上的日军舰炮亦齐向南市轰击,落弹千余发,十六铺至董家渡一带之南市繁华地区顿成一片火海。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沿龙华路、斜土路和斜徐路攻击前进,分3路强渡日晖港,向南市发动总攻。我军展开巷战,奋勇阻敌前进。

被日军炮火摧毁的南市
11月11日,是敌我双方在南市进行交战的最后一天。中国军队在后退中继续战斗,从早晨至中午,战斗转移至南市核心地带和与法租界交界边沿地区。敌军猛攻高昌庙中国海军驻沪机关,海军警卫营进行了英勇的抗击。该营死守阵地,陷入日本海军陆战队重重包围,伤亡惨重,大部分壮烈牺牲。高昌庙失陷后,海军各机关被占领,警卫营奉命与陆军第五十五师官兵坚守到最后才突围而出。165旅旅长张彬殉国,叶宝琦遭敌机轰炸负伤,双耳失聪。11 日午夜,南市抗战终止。11月12日16时半,日军占领南市。至此,上海市区全境(除租界外)完全沦落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亦宣告了淞沪会战的结束。
中国海军以残存力量,凭借布水雷等形式坚持抗战。
上海光复后,1945年8月,中华民国海军警备队于上海成立,叶宝琦任队长。同年,闽系中央海军首脑陈绍宽以 “无颜打内战”为由,拒不执行蒋介石封锁渤海湾以截断共军“偷渡”东北的命令。闽系海军因普遍反对内战遭到排挤打压。12月底,海军总司令部警卫部队被陆军包围、强制缴械。陈诚、桂永清等大批陆军将领入主海军,闽系海军军官多数被软禁或残酷迫害,国民党海军从此一蹶不振。
以陈绍宽为首的、包括叶宝琦在内的大批闽系海军军官,均以起义、投诚、逃脱软禁等形式拒绝赴台,留在大陆参与新中国建设。
从20年代到40年代,叶宝琦长期参与福建旅沪同乡会(三山会馆)的筹建和日常运营,担任常务理事等职,负责总务、秘书、服务等工作,并参与创办八闽子弟学校,收留船厂码头孤儿。位于上海市南浦大桥东侧、紧挨世博浦西园区的三山会馆,是沪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清末至民国,上海会馆组织曾多达四百余个),是一座四周护有高约10米红色清水砖面围墙、院落开阔的古建筑。叶宝琦原故居即位于三山会馆一墙之隔的三山里12号(三山别墅,世博时拆除),并于1959年卒于此地。叶宝琦孙叶寿昌先生2012年向三山会馆捐赠的榉木桌椅,是会馆现存唯一的清末民初原有家具。
三山会馆建于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还是本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遗址。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上海市红色旅游基地,2010年世博会城市文化特色展示馆。
三山会馆古今


[福建省志/教育志] 六、留 学
[船舶工业志] 第四节 留学与研修
[船政学堂] 第六章 开创先河的留学教育
[中国海军的兴衰史11]
[八一三淞沪抗战](第五章、第十三章)
[淞沪抗战] 南线真空
[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