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校园,逆境成长
耿忠伟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村娃,出生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偏僻小山村里。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比较清贫。但贫穷并没让他感到自卑,反而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高三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省一所知名本科高校,他也成了他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为了节省路费,他没让家里人送,而是只身一人背着行李揣着家里东拼西凑的500块钱迈入高校大门。500块钱对于家庭稍好点的学生来说不过是半个月的生活费,但对他来说500块钱却需要应付一学期的生活。即使每天只吃馒头500块也很难维持下来。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住,他跑到宣传栏下面开始浏览信息,他发现宣传栏里出现最多的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他想既然他们做广告就一定需要人来帮他们做宣传,于是他打了十几个机构的电话终于有一个机构同意支付报酬让他做宣传。第二天他便找到该机构办公室对负责人讲自己可以承包整个学校的宣传工作。并且说工资可以按效果来给,如果他们觉得不理想不给工资都行。于是他顺利拿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接下来他开始做宣传。一般的发传单兼职只是应付,拿到传单后象征性的往宿舍里一塞就完事。但他没有,他先看看传单内容,自己大体对传单内容有所了解。他发现这是一家做出国留学的机构,什么样的学生有出国留学的需求?大一大二的肯定不会考虑,至少现在不会,于是他把目标锁定了大三大四。经询问得知考研上自习一般大三居多,另外也搞清了大三大四具体的宿舍楼,甚至具体到某栋楼的某个宿舍。有了这些信息就相当于少做了一半的工作,这还没完,他到每个宿舍发的时候还要做一番简单介绍。这样一个月下来他所在的那家机构招生量几乎翻倍,机构负责人更是对其刮目相看,一下子拿出了3000元作为奖励。拿到钱后他把之前欠的账还上后手里还剩2700多,自己留了700,剩下的2000给家里寄了回去。因为他觉得一方面父母供养自己到大学不容易,是时候回报了,另一方面他觉得手里太宽裕便会失去斗志,有压力才让他有奋斗的动力。
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好强不服输的少年逐渐被周围的人认知、敬仰。从一开始的鄙视到了最后的崇拜。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倔强的山里娃会比自己优秀十倍百倍。虽然此时的他依旧穿着那双不入流的土布鞋,但却比任何名牌都要耀眼。
备受器重,婉言相拒
机会向来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大二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早已毕业十多年的02级学长顾哥结识,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相见恨晚。原来顾哥也是贫苦出身,凭着自己努力完成了学业。现在已经成功开办了两家公司。这次回学校他是打算做高端培训,经人推荐找到了他。经过简单商讨,两人一拍即合,自然宣传的任务落在了耿忠伟的身上,因为这是他的老本行,早已驾轻就熟。凭着自己多年宣传经验,他很快锁定了目标人群。而且是高端培训,自然收费会高。他通过耐心观察发现学校里的咖啡吧、电影院、KTV等是那些家庭较富裕的学生经常光顾的场所。他同时发现发传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明显,而且传单随手仍,时效性短。他向顾哥提议,放弃传统的以单页为主地推方式,将单页改为鼠标垫。这样虽然表面上成本增加了,但一个鼠标垫可以用几个星期甚至时间更长,而且学生也乐意要鼠标垫。顾哥对其想法很是赞赏,从心底觉得他是做市场的人才。除了这样他还与咖啡吧、影院、KTV等谈合作,每推荐一个人可以支付相应的报酬,而且他把办公地点选在了学校书店里,这样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效果。这样一个学期下来顾哥经营的品牌在学生中已是无人不知。直接为顾哥创造了30多万的收入,并且节省广告费5万多。顾哥开始打心眼里欣赏这个不俗的年轻人,他对耿忠伟许诺说:只要毕业来我公司,我便让你做传媒公司的副总经理。底薪10万一年,而且享受公司两成分红。虽然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但他还是婉言谢绝。因为一方面他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他想从最底层做起,上来就做管理者难免有些当局者迷。再有,从踏上异乡征程的那一刻起他心里便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一天他要让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走出大山,帮助自己家乡以及无数像自己家乡一样还处在贫困边缘的村庄脱贫。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毕业的日子。当周围的同学忙着写毕业论文,投递各种简历的时候。他却浏览着有关创业方面的文章。他觉得农村要想脱贫致富要扬长避短,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有着先天优势:物价低、土地便宜、劳动力丰富。经过再三分析,他觉得除了一些政策因素如政府拆迁补偿等,农村可以走三条路:一是兴建工厂,为劳动力提供岗位;二是种植业养殖业;三是旅游业。经过一番分析后他觉得养殖业最适合,虽然在他很小的时候村里也搞过养殖业,但由于信息闭塞以及缺乏科学管理,养的鸡鸭什么的价格被外来客商压得很低所以大都不怎么赚钱。他看到城市里的烤鸭要卖几十块钱一只,但去收购的客商只出几块钱。他觉得光能养出来不行,还得有自己稳定的销路。
幸遇恩师,倾囊相授
想好了出路的他现在要解决销路的问题,传统销售模式有很大的弊端。会因为商家追逐利润,以次充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而且还会造成与同行间大规模压价的现象,这样只能是两败俱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好源头与终端,源头很好把控,但终端就不太好受控制,解决的办法唯有开设工厂店。于是他走访济南多地,发现卖的最火的鸭子是路边摊的烤鸭以及一种叫醉仙鸭的爆蒸鸭。他第一次接触到醉仙鸭便被其香味深深吸引,很远的距离就能闻见鸭子的香味。而且陶醉于鸭子的香味不光他一人,因为有一大群人排队等着买醉仙鸭。他也不由自主排到队伍后面,想看看这个鸭子的庐山真面目。大约半个小时终于轮到他,20块钱一只,还不贵。闻着香,味道如何呢?他撕下一根鸭腿咬了一口,瞬间被鸭子的口味所震惊,他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鸭子,鸭子外酥里嫩,咸鲜适口,肥而不腻,吃过后唇齿留香。没错,这就是他要的味道。他一边吃鸭子,一边跟老板攀谈,一番询问后得知,鸭子之所以这么好吃有两点原因,一是由二十几种中草药组成的配方料芳香浓郁,二是鸭子独特的制作工艺。耿忠伟粗略估计了一下,这样一个小店一天差不多卖两三百只鸭子,而单以济南为例至少能容纳100家这种店。这样算起来,后期如果稳定了光一个济南一天就可消耗几万只鸭子,这不就是最好的销售终端嘛。
耿忠伟激动地一夜未睡,第二天起来便直奔昨天他去的那个醉仙鸭店。但他不是去买鸭子的,而是去拜师了。他敏锐得觉察到这里面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如果后期运营有方将会无限商机,并且可以带动好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他跟老板讲明了来意,但老板似乎不愿收徒弟。后来一打听才得知,原来他的配方是祖传的,从来不肯向外人透露。而且即使收徒弟也只是单纯交技术,不会透露配方。耿忠伟虽然有些失落,但他没有放弃,第二天还是去了。虽然老板较之先前的态度有所改善,但还是不同意让他学习。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直到过了一个礼拜,老板才答应。老板姓李,60多岁了,别人都管他叫李叔,李叔以前一直经营熟食,由于配方祖传所以生意一直很好,三年前市面上兴起了一种蒸鸭,他觉得很好,因为较之传统的卤鸭蒸鸭更能去除鸭子多余的油脂。与传统的烤鸭相比免除了熏烤,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残留。看到商机的李叔立马买了一台设备,他在自己现有配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钻研终于做出的味道比卤鸭以及烤鸭更上一层楼,也就是现在的醉仙鸭。李叔由衷地对耿忠伟说:“你一开始来的时候我以为你只是一时冲动,因为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能吃苦的少,而且你又是大学生,以后也不能做这个呀,但这么长时间你一直坚持我觉得你不是说说而已。”
就这样耿忠伟开始跟着李叔学习做鸭,由于他从农村出来,干农活什么的驾轻就熟,相比之下摆弄几只鸭子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而且他也用心学习,并且领悟能力也很高,所有的步骤几乎不用教第二次。李叔又一次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不忙的时候李叔就拉着他一起聊天,接触久了李叔发现虽然耿忠伟天资聪慧,但却没有一丝歪心眼。处变不惊的心态更让这个阅尽半世沧桑的老者也自愧不如。聊起为何毕业不找工作而且选择这么辛苦的一个行业,耿忠伟的回答更是令其佩服。曾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他竟能有如此报复,在同龄人中亦数少见。
由于耿忠伟勤奋肯学,很快便基本掌握了所有东西。但至于配方,知道李叔不给所以他也没有问配方的事,不过李叔之前答应过给他供应已经配好的料。一天晚上打烊了,耿忠伟刚要回住处,李叔拉着他说:陪叔喝点酒,叔有事给你交代。于是他俩找了个就近的饭馆点了几样小菜,又要了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叔有些微醺,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谨慎地交给了耿忠伟。李叔说:你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你在这里也学的差不多了,我跟你婶也一把年纪了,过个两三年也就干不动了。我儿子在单位上班,不愿意受苦。我跟你婶商量过觉得你这孩子实诚,心地好,能吃苦。这个方子在你手里指定糟蹋不了。叔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不把这门手艺瞎了就行。”耿忠伟握着那张纸,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但他知道,他的肩上又多了一份重担,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醉仙鸭卖到全国!
泪别恩师,梦想起航
耿忠伟拜别李叔李婶,便开始了新的征程。他要为理想迈出第一步。他看了一下自己的银行卡,大学四年他所赚的钱除了满足日常开支外,大部分都寄给了家里,现在卡里还有五万多点。开一个小店应该没问题了。他首先想到了自己学校旁,虽说对于醉仙鸭这种产品来讲学校不是最合适的地方,但耿忠伟选择学校有他的想法。首先他从这所学校毕业,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人脉都在这里,所以不用担心开业时候冷场。第二学校旁边的房租较之其他地方相对便宜,投资小。第三他自认为做了这么多年的学校市场对学生的消费把握还是可以的。
通过多方打听,他终于在学校西门的商业街租到了一处合适的房子。这个地方优势不光在于临近学校,而且也靠近小区,实在超出了他的预期。一切准备就绪,店铺也顺利开张。没想到一开业就人气满满,鸭子独有的香味吸引了周围许多人。开业当天准备了100只鸭子结果没过下午就一售而空,许多晚上慕名而来的人只能扫兴而归。吃过鸭子的人都对鸭子的口味赞不绝口,就连平时为保持身材不敢吃肉的女生也没能抵住它的诱惑。随着老顾客增加,鸭子的销量也节节攀升。如果一天敞开了卖能卖300只,这样一天的净利润就能达到2000多,但耿忠伟却并不为此心动,相反在他心里正谋划着一个更大的格局。他想让醉仙鸭卖到更多的地方。第二天他在店门口挂上“今日限售100只”的牌子,并且在门头最醒目的位置写上了“加盟电话……”然后告诉店员上午只卖40只,晚上只卖60只,多一只也不要卖。于是好多想买鸭子的争先恐后排队购买,最多的时候有30个人等着买鸭子。而且几乎一天任何时候都有人在等着。这种火爆持续一个月以后,几乎每周都有人打电话询问加盟事宜,到目前为止他已拥有四家直营店,加盟店20多家,而且所有加盟店均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每个加盟店的日销量均在100只以上,所有加盟店年收入均在15万以上。为了维护加盟商利益,他将代理权划分至市级。市级代理直接受总部管理,且统一管理本市其他代理。所有到总部加盟的加盟商均会被推荐到相应的市级代理那里。并且实行区域保护,确保每个加盟商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现在通过他每天可以为其家乡销售数吨白条鸭,惠及100多个养殖户,而这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现在他正向全国招募合伙人,为有梦想的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耿忠伟个人微信252546751。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