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记者叶渭红 通信员谢燕)舟山是全国驻军密度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多年来,舟山市和驻舟部队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连续六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舟山市委、市政府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十分关心,努力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高度重视随军家属就业工作,积极采取推荐就业、指令性安置、发放未就业生活补贴等多种措施,在保障随军家属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军队随军政策的放松,随军家属安置工作难度逐步增加。据2015年10月数据统计,驻舟海军随军家属1418名,而且每年以约200人的数量递增。目前,随军家属就业已成为部队、政府和军人家庭的一大难事。为积极稳妥地做好舟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工作,2008年7月,经舟山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决定,由市政府给编制、出经费、聘军嫂,“驻舟海军随军家属就业管理服务处”,隶属于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我们本着军嫂就业事关军心稳定的理念,实行“12345”的运作模式,即“一个机构、双重领导、三类对象、四个不忘、五大职能”。
一个机构:舟山市驻舟随军家属就业管理服务处,是地方政府为军嫂专设的服务机构,形象地称之为“军嫂之家”。
双重领导:由舟山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和驻舟部队共同领导,构建军地相互配合、共同管理的融合式发展格局。
三类对象:重点做好三类群体的服务工作
一是对已经在部队或地方单位就业的军嫂,实行动态管理,实现稳定就业;
二是对学历高、年龄较轻的军嫂,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进行选择就业;
三是对没有专长的军嫂,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择业指导和就业推荐。
四个不忘:一是安排就业工作任务不忘军嫂; 二是制定就业政策不忘军嫂;三是举办各类职业招聘会不忘军嫂;四是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不忘军嫂。五大职能:负责随军家属登记、创业和职业培训、就业服务援助、政策法规咨询和维权、人事档案管理等。
成立就业处是舟山市委、市政府和驻舟部队对未就业随军家属就业管理服务模式的倾力探索,也是市双拥工作的崭新亮点。2010年4月24日时任市委梁黎明书记、周伟江副市长一行莅临视察就业处,梁书记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舟山市成立专门机构、促进随军家属就业 “理念新、做法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6年多来,就业处根据军地领导的指示和舟山市就业局的要求,按照“精心酝酿、统筹规划、打好基础、搞好服务”的思路展开工作。
(一)建立随军家属信息库,实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
驻舟部队军人配偶办理随军后,将纳入就业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填写《舟山市驻舟部队军人配偶就业信息登记(调查)表》,了解其年龄、学历、职业专长、求职、求学和培训意向等资料,正确掌握随军家属就业动态信息。目前已为近2000余名干部随军家属建立了就业信息动态数据库,并每半年更新一次,使随军家属的就业信息能及时掌握。与此同时,为随军家属做了就业援助认定,为她们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接受公共就业机构服务提供了有效凭证。就业处还依据最新出台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相关政策,历时一年多,编辑了《随军家属就业工作问答》一书,简洁明了地解答她们经常碰到的一些困惑和难题。
(二)贯彻落实政策,夯实就业工作基础。
近年来,我们发挥舟山市就业信息平台优势,积极贯彻执行就业再就业帮扶政策,每年定期分析和掌握就业形势。通过“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和“送岗位、送政策、进军营”等活动,增强就业推荐力度。同时还邀请企业到就业处定向招聘,组织随军家属报名应聘,并引导具备条件的随军家属报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6年多来,累计推荐就业712人次,其中30名随军家属经公开招考,分别被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录用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每年初,我处例行开展“走基层、下部队、促就业”活动。走访驻军密集的街道、社区,挖掘适合随军家属就业的用工单位,加强联系,建立和维护好长效的用工信息互联管理机制,进行资源共享。在“舟山市就业网”专设“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专栏,发布就业处工作职能、工作计划、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培训活动通知等信息。还专门为随军家属开设“群岛新秀”QQ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高效便捷,确实达到了就业信息平台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大促进随军家属就业的工作力度,舟山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通知》(舟社发【2012】27号)文件,明确在公益性岗位中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安置随军家属,并随着岗位的空缺及时补充安置。6年来,我市通过公开考核办法,共择优录取了35名优秀随军家属到部队和地方机关、社区、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就业处在做好就业援助基础上,还注重做好创业扶持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她们解决创业道路上的困难。利用舟山群岛新区就业服务频道、舟山晚报等媒体平台,进行随军家属创业典型人物宣传,引导和带动更多军嫂走上自主创业、成功创业道路。每年适时召开“促进随军家属就业恳谈会”,邀请军地代表对随军家属就业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交流、讨论,对如何协调军地各方,加强就业处建设,更好地服务随军家属就业工作进行探讨。
(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适岗能力。
就业处充分发挥电教室良好的硬件设施,开设了计算机技术等级、“自主创业”SYB、舟山方言培训班,邀请院校老师、专职讲师、知名企业家授课,由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现场鉴定考核。6年多来,服务处不断推进随军家属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单一的计算机、SYB创业培训,陆续引进西式面点师、初级育婴师、茶艺师、电子商务师等课程,累计培训787人次,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随军家属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较前五年20%提高到现在的75%,并逐步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职业培训是帮助她们提升自我素质,寻找更多更好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就业凭技能,就业靠市场,已成为随军家属主导意识。6年来,通过培训,优化了随军家属创业、就业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了她们就业及创业能力。现已有36名随军家属开办了餐饮、商贸、医疗保健、旅游和电子商务等创业项目。
(四)落实保障安置政策,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通过职业指导、培训和就业推荐,对满六个月仍未能实现就业的随军家属,就业处为其办理失业登记手续,由本人提出申请,军人所在单位申报,经就业处审核,市就业局审批,将其纳入就业困难保障对象。一是就业处按舟山市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40%申报、发放保障安置生活补助(目前为588元/月并随着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而提高)。6年共累计发放4103.82万元;二是由军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在军内建立未就业随军家属养老和医疗保险统筹;三是将其个人档案统一归集在驻舟部队随军家属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和挂靠协议,期间保留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做好保障安置政策的落实,有效地缓解了未就业随军家属的暂时困难,基本解决了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
自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注重窗口建设,严格规范服务程序,工作人员分批派遣到市机关服务窗口轮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经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2014年我处获得“省级巾帼文明岗”称号,窗口服务工作又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6年来,对边远海岛、艰苦地区坚持 “送政策、送岗位、下海岛、进军营” ,定期开展“驻舟海军随军家属就业服务月” 活动。一是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中心,在军嫂居住密集的小区开展人事劳动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培训意向调查和发放最新就业政策资料;二是上级就业部门的支持下举办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三是开展“走基层、下海岛、促就业”活动。通过活动就业成效明显。
就业处在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经常组织军嫂投身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去,目前已举行助学、敬老、义演等多项活动,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也丰富了军嫂的生活,展示了当代军嫂的精神风貌,为此,就业处于2012年被团市委评为“优秀义工团体”。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任务
(一)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促进随军家属充分就业。
一要严格按照军地政策,加强随军家属生活补助的审核发放工作;二要继续做好随军家属的就业推荐和安置工作,定期开展“随军家属就业服务月”活动,根据随军家属数据库,有针对性地推荐;三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挖掘企事业单位和部队适合随军家属的岗位,发挥“群岛新秀”QQ群的信息平台作用,多渠道、多方位服务随军家属就业;四要做好军地就业协调工作,定期召开“促进随军家属就业恳谈会”,做好特困随军家属慰问和创业随军家属的宣传、扶持工作。
(二)加强职业能力和创业培训,提高军嫂择业能力。
今后我们将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特色性,努力争取更多的免费培训项目,提高随军家属就业适岗能力。
(三)加强政策宣传,拓宽就业新渠道。
加强政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发放有关随军家属就业的最新劳动保障政策,继续开发适合随军家属就业的公益性岗位,特别要做好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工作,支持开展 “送政策、送岗位”活动。
(四)注重自身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驻舟海军就业处作为全国首创、全军第一家和我市双拥工作新亮点工程——“军嫂之家”,离不开你们一如继往的关心和支持,打造好“军嫂之家”任重道远,必须不断捕捉新热点、探索新思路、开拓新方法。为此我们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硬、业务精、工作实、服务优的高素质队伍。以随军家属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努力把海军就业处打造为真正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军嫂之家”。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