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杭州市清波街道以“一网二线三组四联”推进双拥共建 共谱军民团结华章

2015-11-18 13:42:3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位于杭州市中心,下辖5个社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42万。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记者叶渭红 通信员李伟东)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位于杭州市中心,下辖5个社区,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42万。目前,辖区共有优抚对象535人,其中军属430人、伤残军人60人、三属29人、义务兵16人。2010年2月,街道双拥工作经验分别在中央电视台1套《人民子弟兵》和中央电视台7套《国防时空》播出,2015年5月,街道军民母子结对经验在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播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清波街道作为浙江省军区机关驻地,多年来一直把双拥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开拓创新,扎实进取,重点通过“二线三组五联”模式提升地区双拥工作水平,先后两次获得“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杭州市双拥模范街道”等荣誉称号。2014年5月6日,国家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姜力,民政部党组成员、优抚安置局局长邹铭考察调研了街道的双拥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一网”完善双拥组织领导,共育双拥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双拥工作组织网络。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省军区司令部直工处处长、省军区政治部秘群处处长、办事处主任、人武部部长、办事处副主任任副组长,街道科室长和各社区书记、地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分析面临形势,研究双拥工作重大问题。同时,街道下属各社区也建立了社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推进双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街道积极探索双拥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街道双拥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双拥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10年7月,上城区双拥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街道召开。会后,以我街道经验为蓝本,区政府出台了《社区双拥工作规范》,该地方性标准得到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认可。

二、通过“二线”打造双拥及爱国主义教育圈,营造双拥共建氛围

一是提升双拥一条街打造一条拥军宣传线。2008开始街道以清波街为主体,积极发动附近地区的共建企业,共同打造一条双拥服务街,2013年以来,街道重点实现沿街宣传墙和企业拥军网络的提升改造。宣传墙由之前的2处增加到3处,在内容上得到进一步丰富,既有高度结合中国梦、强军梦的大型题材,也有兵妈妈关爱子弟兵的普通人故事,宣传主题从大到小涵盖双拥工作的各个层面。同时在原有规模基础上,动员和组织更多单位和商家共同参与和支持双拥工作,提升拥军服务商户的数量和质量,健全服务军人军属机制,并为每户商家更换更加醒目的拥军服务标牌,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拥军网络建设。此外,街道两侧的道旗也全部更新,换上拥军标语。二是打造社区“双拥陈列室”连接一条拥军爱国教育线。街道在办公用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在清波新村21号打造了杭州市首个社区双拥陈列室,总面积达107平方米,通过共有领导关怀篇、历史回顾篇、母子情深篇、拥军优属篇、拥政爱民篇、军地“五联建”篇、双拥文化篇、展望未来篇等八大主题,呈现二十多年的共建成果;陈列室二楼一角的双拥展播厅,借助多媒体手段以光与影的形式充分展示和宣传军地共建的动人事迹,进一步深化双拥共建工作,陈列室同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三、通过“三组”打造双拥服务保障关爱阵地,共谱拥军爱民新曲

一是完善帮扶服务组。2008年至今,街道共计投入慰问金达130余万元,惠及优抚对象2500多人次;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款420余万元,受益人员达200余人次。此外,街道还紧密结合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爱心一帮一”结对帮扶的方式,积极动员社区在职党员、居民与军烈属、残疾军人、复退军人、优抚对象等实现结对,组建成立帮扶服务组,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二是完善就业服务组。搭建“双拥就业基地”,通过定向招聘、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畅通部队官兵就业创业渠道,已开设了电子商务、机电维修、家政服务、图文设计四大联盟特色专业培训,联合上城区人社局针对有一定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退役军人、军嫂,积极开展SYB创业培训,去年以来已开展两次,有31人通过考试取得了结业证书。完善“姐妹编织社”、“春草连心织家手工坊”硬件设施,建立设计、制造、营销团队;设立了专项创业引导资金、创业小额贷款、自谋职业经费等“创业绿色通道”。目前,已成功安置50多名退伍军人(军属)就业,成功招聘5名退伍军人担任街道社工,吸纳6名军嫂在街道及社区就业。三是完善情感互助组。街道积极探索实施“母子情深”结对工程,为社区独居、空巢老人和部队官兵搭建情感交流平台。在新兵入伍之际,以签订母子结对协议的形式为兵妈妈与兵儿子组建临时家庭。逢年过节,积极组织社区兵妈妈与兵儿子开展包饺子、出游等活动。20多年来,已成功结对200余对。街道同时积极倡导军属间的互帮互助,针对铁冶路、水沟巷28号、四条巷和南山路部队家属比较集中的区域,分别在各家属区成立了军属互助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帮助军烈属、残疾军人、优抚对象挂号就诊、取药,定期走访残疾军人和军烈属等互助服务。通过军属间主动互助的形式,使军属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四、通过“四联”打造部队官兵参与建设平台,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一是开展街社工作联建工程。搭建部队官兵参政议政平,2011年12月,上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成功,省军区政治部秘群处、省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处两位处长当选为新一届人大代表;在社区第四届党委换届选举中,省军区警卫连指导员成功当选党委兼职委员。同时,街道把省军区政治部、司令部、装备部纳入街道吴山商圈区域化大党建范围,通过举办吴山商圈党建论坛、地区军企共建等形式,不断推动军地双方党建共建的深入。清波门社区则充分发挥省军区警卫连指导员作为社区党委成员优势,经常性地开展党建工作交流,推进基层党建水平的提高。通过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党员管理等方面的联动,进一步推进辖区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街道团工委与省军区警卫连团支部也积极联动,由省军区警卫连指导员担任街道编外团工委副书记,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夏令营活动、军地青年篮球联谊赛等活动,促进街道团工委和省军区警卫连团支部的共同发展。二是开展军地文化联抓工程。街道及各社区与驻地部队密切联系,针对部队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要求,广泛采用军民联欢、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读书演讲、文化广场、纳凉晚会、邻居节等多种形式,丰富军民文化生活,提高军民文化科学素质。如街道每年与省军区警卫连、文工团共同组织、策划和筹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国专场文艺晚会,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街道还为省军区警卫连和文工团开设了“双拥讲坛”,并通过与中国美院合作推出的“艺术实践进社区”活动,将公益艺术培训带到军营。三是开展社区服务联办工程。一方面,街道要求社区以开办双拥会客厅的形式,为军人、军属和优抚对象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表达民声、反映民意提供平台,并与省军区警卫连积极联动,为民解忧。另一方面,警卫连官兵以开展便民服务的形式,为地区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优质服务。社区服务联办形式的有效推进,使辖区内形成了良好的服务网络体系,如开展社区保安培训、支持社区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共同宣传法律知识、帮助失足青年走上正途等活动,也形成了街道独有的为老服务网络。四是开展辖区环境联管工程。为进一步优化居民小区环境,街道与部队官兵紧密发挥共建优势,邀请部队官兵参与到辖区的“保序、保洁”和“绿色志愿者行动”中。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及迎检活动中,部队官兵主动协助居民清除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在每年的抗雪救灾工作中,部队官兵积极帮助群众清扫积雪;在社区科普周活动中,连队除在军营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外,还参与了社区举办的各类“低碳环保”主题的手工艺制作比赛,用实际行动为地区营造洁净、舒适、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贡献了力量。

近年来,街道双拥工作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街道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把军政军民团结的作用发挥出来,把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业的政治热情焕发出来,为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