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肇庆,将双拥当成头等大事

2015-09-15 09:40:25来源:人民日报
“免费技能培训就像一座桥,帮助我实现了从一名军人到社会青年的成功转型。”在广东肇庆,出了部队进学校,退伍兵张彬现在是一名拿着高薪的技术工人。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15日 19 版)

\

肇庆市征兵工作中,适龄应征青年在横幅上踊跃签名。

“免费技能培训就像一座桥,帮助我实现了从一名军人到社会青年的成功转型。”在广东肇庆,出了部队进学校,退伍兵张彬现在是一名拿着高薪的技术工人。

一个客运公司维修厂门口,“急聘技工”招工广告有句话很突出:“退役士兵待遇从优”。厂长黄新洪说,前一批招的退役士兵手艺不错,有的已经是业务主管了。

在广东肇庆,政府贴息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支持创业,免费技能培训辅助就业,政策实施5年来,令复退军人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3000多名复退军人自主创业当上小老板,成了当地致富的领头人。

来自当地征兵办的数据显示,近3年,全市的征兵报名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人武部的同志说,政策好,肇庆市出现了一年比一年高涨的适龄青年应征热潮。

免费技能培训、贴息贷款,其实只是肇庆市对复退军人全方位政策体系的一小部分。肇庆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要求,把双拥工作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头等大事,一系列政策措施、机制体制让复退军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创业就业、安居乐业。

红色沃土,薪火相传

肇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我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正规武装——叶挺独立团和第一支农民自卫军——广宁农民自卫军都诞生在肇庆。华南地区7支游击劲旅之一粤桂湘边纵队的司令部就设在肇庆市广宁县。新中国成立后,纵队司令兼政委梁嘉担任肇庆地区第一任党委书记。

革命传统薪火相传。肇庆坚持“一把手”工程,双拥工作领导坚强。双拥工作纳入了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内容、地方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建立健全机制,双拥机构遍及军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落实。市、县两级都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双拥军地联合办公机制,各镇(街)、村(居)分别建有拥军优属领导小组和服务小组,驻军连(中)队建有拥政爱民服务小组。

良好的双拥氛围,令肇庆涌现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模范军队复员干部”贾东亮,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江淦钊,全国“优秀军转干部”梁承华,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团中央十七大代表退伍军人马建业,全国“先进军转工作者”崔伟英等一批全国双拥先进典型;全市已有5名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荣获军区“国防之星”,是当前中南五省中荣获“国防之星”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政策机制,解后顾之忧

让优抚对象安居乐业,是双拥工作的重点。

为了保障复转军人安居乐业,肇庆先后出台和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复退军人实施方案》《完善社会化拥军体系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复退军人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拥军优属实施办法》《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通知》《进一步推进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地方配套性政策法规文件。

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引领新常态,将服务送到军人家门口。在广东全省首创了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四级工作机构(市级设复退军人服务管理中心、县级设复退军人服务中心、镇级设复退军人之家、村级设复退军人服务站)和五大帮扶体系(为复退军人提供生活补助、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就业安置、子女教育等五大体系帮扶服务)。

肇庆军转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全市随军家属当年随军、当年对口安置,安置率100%。随军家属原来是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原则上对口指令性安置;原来是企业和无工作的,提供部分事业编制竞争上岗和安置到效益好的市区大中型企业。肇庆市委书记徐萍华说:“军转安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年转业安置之前,她总是亲自到驻军各单位进行实地调研,听取驻军单位领导和转业干部的意见建议,切实为转业干部铺路搭桥、提供机会。军转干部除自愿到企业等安置外,100%在参公以上单位安置,正团职军转干部全部安排副处级领导实职,进入单位领导班子。2014年,试行团级领导职务军转干部“平职”安置,任现职满5年的正、副团职军转领导干部分别安排任正、副调研员。同时注重培养使用好军转干部,有效地解决军转干部“转业即养老、到位即定位”的难题,使转业干部安置有甜头、发展有盼头。

据不完全统计,肇庆市近50%的军转干部职务得到了晋升或晋升到领导岗位。一大批军转干部成长为全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建设战场上的生力军。

拥军爱民,鱼水情深

肇庆市民营砚都医院吴豪吉院长告诉笔者,砚都医院从建院之初就关爱功臣、优惠服务优抚对象作为本单位的分内职责和应尽义务,积极开展拥军惠医活动,建立健全了拥军惠医服务指南,规范了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费用减免等内容。对前来就诊的优抚对象不仅免收挂号费,还实行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检查、治疗、住院“七优先”,对端州区重点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用和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此外,该院还成立了 “蓝天慈善会”筹集善款,帮助解决特殊困难优抚对象就医难问题。

肇庆人民有拥军传统,群众、社会团体经常组织到驻肇部队基层单位开展 “爱国防,走军营”活动,体验军旅生活,了解部队光荣传统;企业家组织到基层部队送电脑。在走边防、进军营,慰问肇庆籍官兵活动中,把“两地书”与时俱进创新为“两地视频对话”,在家乡录制军人家属的寄托带到部队、在军营录制军人军营生活展示给亲属,亲人虽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安抚了亲属、鼓舞了军人。

2010年12月,肇庆市成立了全省第二家由社会企业家组成的市级爱国拥军促进会;2011年建立“爱国拥军基金会”,积极为部队建设和现、退役军人军属提供关爱和支持。近年来,全市民营企业与驻军结对共建数目迅速增长,达200多家。今年,在社会各界热心慈善事业的单位和人士支持下,一家定向服务复退军人的红星慈善会在肇庆成立,开创了社会化拥军的新局面。慈善会介绍,他们除了展开帮扶活动,还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优抚优惠政策和优秀复退军人事迹,引导社会正能量。

民拥军,军爱民。

在广宁县沙排镇,广东省军区建成的八一希望小学早已经书声琅琅。

进驻肇庆以来,通讯营官兵始终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不管官兵换了多少茬,可是始终秉承着这个好传统,每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每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官兵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一天,驻地附近的两名阿婆上北岭山采棕叶,一名阿婆的左小腿被野猪夹给死死夹住30多小时未归,官兵得知后赶紧漫山搜索7个多小时,并成功解救阿婆下山。

驻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牢记宗旨使命,发挥自身优势,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为己任,始终做到“三个争当”。一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争当突击队。近年来,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先后出动2万余人次,出色完成了社会维稳、抗洪抢险、扑救山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肇庆市荣获全国综治永久“长安杯”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在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中争当生力军。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支持市“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驻肇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与市思想道德、科教兴市、文化名市、民主法治、社会管理建设,大力参与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家庭和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等创建活动。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