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打响鲁中抗战第一枪的郑海亭 从青年学子到铁血八路军

2015-09-08 11:43:30来源: 中国网·双拥中国
1937年的山东清河平原一片混乱,日寇侵占了华北之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率军不战而逃,有人恐日,更多的人想流亡到大后方去躲过一劫。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一 强寇北国问周鼎 投笔从戎保家园

\

1937年的山东清河平原一片混乱,日寇侵占了华北之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率军不战而逃,有人恐日,更多的人想流亡到大后方去躲过一劫。时任临淄西关二小校长的李人凤对学生们说:“流亡,流亡,流出去就是亡!我们要拿起枪来武装抗日!”1931年9·18事变,李人凤组织过他就读的山东省立第四师范的学生游行请愿。平时上课,这位爱国老师通过课堂宣传抗战思想,影响了包括郑海亭在内的一大批学生。1937年,宣传抗战,训练学生使用武器,秘密收集枪支,给区民团教授游击战术等抗日活动已经逐步铺开;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关二小就是当地发展武装抗战的中心,学生们不愿当亡国奴,聚集在老师周围迅速集结为一股军事力量。

地下党员李曦晨等及时带来了中共鲁东工委的指示,李人凤等利用统战的形势有效地争取了当地政府的同意,1937年10月,抗战的学生军成立,命名为“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

1937年12月日寇入侵山东,从青岛一直打到洛口,周村,张店,临淄朝不保夕。三个月的训练计划一个月就被迫终止准备迎敌。只有三支手枪的军训团想办法收集武器,他们向护路队借来了40支崭新的汉阳造,每支枪配有40发子弹,还拿到了地主看家护院的20多支步枪和十多支匣子枪。第一次拿枪的学生们很兴奋,大家跟着李老师越过胶济线,在矮槐树村南埋伏下来,这天夜里他们得到张店鬼子东进的情报,不顾冬夜的寒冷,只等鬼子出现。

太阳升起的时候,远方的铁轨上有了动静,学生们立刻紧张起来,握着枪的手有点抖,毕竟这是第一次打鬼子。当架着机枪,扶着步枪,坐着摇车(手摇制动)上的鬼子顺着铁轨越来越近,4,5辆车进入200米视野之后,一声“打!”还没喊完,所有武器就同时开了火。前两辆摇车上的鬼子还没明白过来就被打死了一半,后面的鬼子乱了套,躲进路北还击,有3个鬼子穿过涵洞顺着道沟射击,于景河老师头部中弹牺牲。李人凤带着两个人从另一个涵洞到路北坡,一阵排枪打到了那三个鬼子,其中一个受伤,用手枪瞄准了冲过来的学生,还没开枪就被一枪打在头盔上,脑浆流了一地。学生们打退了鬼子,缴获了敌人的武器,战刀,战旗,看到了战斗符号才知道打死的其中一个敌人是分队长吉田本太郎。第一次作战就有十多个鬼子死在学生军的枪下,太阳偏西时,鬼子丢下两辆摇车子和分队长等人的尸体慌忙撤退。
这是日寇渡过黄河进入山东境内遭遇的第一次伏击,地方史称矮槐树村战斗为“打响鲁中抗战第一枪”。学生军一战成名,其英勇善打很快就在人民中广泛传开。

二 破袭战,伏击战,钢刀插进敌胸膛

矮槐树村伏击战后,有志青年投到军训团的越来越多,部队迅速扩大,不到三个月部队已经发展到200多人,150条枪。中共山东省委和周围各个县委对这个部队非常关心爱护。1938年初,年轻学生已经经历过不少战斗。共产党领导对学生进行了战术培训,教会我们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更多的是带着我们看准时机主动打击日寇,通常采用破袭战的方式破坏铁路,炸火车,割电线,袭击,伏击鬼子。1938年4月,李人凤带领我们破坏了淄河火车站到辛店的铁路,这十余里的断轨使日寇东进的列车被迫停开。这时埋伏在马家石阳村的5个中队突然出击,与敌展开激战。激战中有些伤亡,李人凤左臂负伤,因青州援敌逼近,我们撤出了战斗。像这样不停顿的破袭战伏击战经常在胶济铁路上发生,搅得敌人不得安宁,疲于应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8年7月7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和规划,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10团”。距离八路军主力115师挺进齐鲁,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时间不到一年,在这之前,我们纷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满腔热血的青年学生成长为敢打敢拼,为民族生存而战的八路军战士。

由青年学生的武装变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激怒了国民党临淄县政府,他们封锁了3支队的给养和拨款,还偷走了我们用抗日捐款买得唯一的一挺机枪。我们在郑家辛庄建立了2区动员委员会代替政府职能,实行合理负担,自筹了军费和军粮;用武力收编了5区的民团,队伍越来越壮大。国民党也耍了诡计联合土顽,想把八路军挤出临淄。

被派到山东扩展抗日根据地的中央红军干部杨国夫,霍士廉是山东纵队3支队的直接领导,在他们的指挥下我们决定攻打被土顽占据的临淄城,10团和特务营全部投入战斗。主攻方向在西门,我所在的二营攻击北门。我被选入突击队,当时我是二营的小队长(排长)。总攻前我们开展了宣传攻势,前沿喊话说要团结抗日,果然有一个敌分队长商孝生愿战场起义,他提供了布防情况,愿做内应。杨国夫霍士廉迅速调整部署,我和突击队员夜间从城西门北边隧道偷袭,商孝生打开西门让部队进入。我冲在最前面,大喊:“打倒陈瑞符,欢迎李人凤”,敌人竟像潮水般溃败下去,杨国夫声东击西吸引敌人火力,特务营突击队从城西北隧道突击成功占领西门,我军勇猛冲锋直到敌司令部门前,活捉了陈瑞符,400多顽军全部被歼,临淄城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日后较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攻克临淄后我军乘胜扩大战果,连续拿下王家桥等地。3支队扩大至5000人,抗日根据地及邹平,长山,临淄等县大部和桓台县南部。

1939年2月,10团在辛(店)石(村)公路上设伏,与民兵抬枪队组成了火力网。早晨,11辆满载日军的卡车驶来,进入了伏击圈。在离敌人几码的土墙上伸出了各种武器:几支指定的步枪专打汽车司机和轮胎,其余武器,步枪手榴弹,老抬枪喷出的豆砂子,破锅铁,耙齿头雨点般倾泻,最前面4辆车的鬼子大多打死在车上,后面的车几乎瘫痪。回过神的鬼子组织反击,密集的自动火器射向我们。估计很快会有敌人增援,我们凭借熟悉的地形,交叉掩护撤出战斗。这次伏击,击毁敌军车7辆,击毙日军30余人。

八路军战术灵活,神出鬼没,常常叫日伪军防不胜防。当时郑海亭担任3支队2营六连指导员,连里有个年轻战士王可久,家住泄柳店敌人据点里,他回家顺手将日军机枪手到“军中乐园”享乐时遗忘的七九式机枪放进背筐,盖上草背回驻地,这是10团第二挺机枪,据说那个日本机枪手被枪毙了。

三 铲除伪政权,坚持反扫荡,誓复失地逐强梁

我们的斗争引起敌人重视,1938年10月,日寇侵占广东,武汉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寇改变战略,在正面战场的军事攻势转向政治诱降,组织伪军建立伪政权,向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进行大规模扫荡。日寇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增加了兵力,增设据点,占据大部分县城,向重要据点扩散,大量的伪军伪政权出现,使敌,顽,我三角斗争形势空前尖锐复杂。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被极力限制挤压,有的根据地甚至被压缩到一公里宽,十公里长的狭隘地带(三边)。
形势空前严峻,面对众多敌人,八路军几近腹背受敌。但这是经过十年苦斗锻炼成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由中央红军1军团,15军团组建而成的八路军115师,是八路军第一支与日寇交战的部队,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进入山东后,115师把工农红军的战斗意志战斗精神传承给了八路军,带给了山东纵队各个所属部队:敢打必胜,不畏强敌成为山东八路军的军魂。

1938年10月,日寇开始对八路军进行扫荡。三光政策,蓖头发战术,铁壁合围都是扫荡山东八路军的创造。日伪军为了搜查青纱帐中的八路军,手拉手在半人高的庄稼地里趟过,连野兔野鸡都无法藏身。日寇第7师团铃木联队1000人,扫荡临淄五区时,10团在柴家瞳设伏,突然发起进攻,把敌人切成几段各个击破;虽然我们的武器不如敌人,但我们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勇气。每一次厮杀都是惊心动魄,每一场战斗都有战友倒下,活下来的战友会更加勇猛敌冲向敌人。柴家瞳的战斗硝烟未尽,合围郑家辛庄的鬼子又被10团打退。这次扫荡没占到便宜,敌人集中3000兵力,在飞机大炮,汽车,骑兵的掩护下分三路再次扫荡我清河平原根据地。与其激战的鲁中8支队在毙敌200余人后,68中队仅17人突围,全部牺牲。支队副司令员韩明柱牺牲。

1938年是抗日战争异常艰苦的岁月,3支队特务营和首长杨国夫被张店偷袭的日军围在卫固镇,在群众安全转移后利用熟悉地形,灵活善变的战术边打边撤突出重围。当他们发现日军对卫固镇老百姓实行灭绝人性的烧杀镇压时,义无反顾敌杀回卫固镇。日寇万万没想到突围的八路军还敢杀回来,当即溃不成军,仓皇退出卫固镇。八路军帮助老乡扑灭了大火,与村干部安排好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抗战初期是鬼子,伪军最猖狂的时期,也是八路军斗争最艰苦的时期,我们以最大的毅力和决心坚持下来,终于粉碎了敌伪土顽各种敌对势力的挑衅,积累了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为今后的战略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我们从西关一小一起参军的两位同学,分别担任了清东独立营的一营长,二营教导员;两年的抗战烽火让我们从青年学生淬炼成了铁血八路军。

建国后郑海亭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大校军衔。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兼县书记,军后勤部政委,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教授会主任,全军高干哲学论训班主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委,724所党委书记,参加过抗日战争,打响鲁中搞战第一枪,解放战争,历经德州、济阳、莱芜、泰蒙、孟良崮、开封、济南、淮海、渡江、淞沪、福厦等战役。

(材料由郑海亭女儿郑闽江提供)

(挹江门街道双拥办 鲍红颖)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