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活动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军队党员干部:血性担当展现坚强党性

2015-07-02 09:40:27来源:解放军报
风大,雨急。演训场上,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旅长武子朝第一个卧倒在泥浆里,跟他一起变成泥人的,还有身后的千余名官兵。

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领导训练场上身先士卒——

瓢泼大雨,旅长先成泥人

■安 阳 张 鞭

\

6月24日下午,战术训练后,旅长武子朝当场就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徐德国摄

风大,雨急。演训场上,陆军第16集团军某旅旅长武子朝第一个卧倒在泥浆里,跟他一起变成泥人的,还有身后的千余名官兵。

盛夏时节,科尔沁草原的天气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6月24日下午,操课的号声刚刚响起,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按照训练计划,下午进行的是战术演练。恰好来到演训场上检查训练情况的武子朝率领官兵迎着风雨出征。

部队刚刚进场,瓢泼大雨就紧随而至。由于土壤盐碱度高,草原上处处裸露着“白灰色的皮肤”,很快,雨水在草原上击打出一个个泥坑。

“同志们,环境越是恶劣,越能检验过硬的作战技能和战斗作风……”说话间,武旅长率先操枪,一个箭步蹿出,卧倒在泥浆中,一连串战术动作激起朵朵“泥花”。紧接着,副旅长、副参谋长也相继匍匐卧倒……

“咋也没想到,率先在雨中卧倒训练的竟是旅领导……”列兵马文豪激动地说。旅领导的集体“壮举”,产生了强烈示范。见此情形,千余名官兵高喊着战斗口号,争相卧倒,在雨幕中翻卷起团团水雾。

跃进,匍匐,出枪,每一个战术动作,官兵都做得认真到位。3轮训练结束后,雨还在下,官兵个个成了泥人。武子朝当场指出缺乏敌情、出枪不稳等多个问题,十几分钟后,又展开了新一轮训练。

“党员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官兵们都看在眼里,只有身先士卒做好表率,才有指挥部队的底气和威信!”武子朝道出了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在外开会归来的政委张翀直接来到训练场,和官兵一同训练。讲评时,他说:“旅领导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平时我们跟着大家一起上,战时才敢叫响跟我上!”

傍晚时分,雨过天晴,看着夕阳余晖下成了“泥人”的旅领导,官兵们士气高昂,高唱凯歌还营。

第二十批护航编队党员骨干立起忠诚、担当的标杆——

夜黑如墨,老兵驾机起飞

■黄 王 本报记者 刘亚迅

亚丁湾某海域,波诡云谲。我国某型油轮“远春湖”号在第二十批护航编队的护卫下,开足马力驶向大洋。“祖国越发繁荣,海军更加强大,有海军将士保驾护航,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船长何兆锋发自肺腑的感慨,来自于路途中的一段段经历。

一次,编队值班员接到消息:一艘小船正企图登临商船,然而却无法及时与商船取得联系。为尽快摸清情况,编队决定派出舰载直升机前出侦察。夜黑如墨,直升机此刻起飞十分危险。关键时刻,四级军士长张双亮一个健步出列:“我是党员,我上!”

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直升机抵达目标商船上空,张双亮仔细对商船甲板和附近海域进行观察,确保商船安全后才返回着落。“虽然瞧着简单,执行任务的时机、位置必须精确把握,不允许有半点闪失。”特战队二中队中队长黄均华说,作为空中组组长,张双亮经历了多次这样的特殊任务,从未有一次失手。

护航编队的官兵告诉记者,在长期的训练和海上生活中,张双亮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直升机索降、绳索攀爬等课目训练中,常常会因为落地时的冲击力导致腰部阵阵疼痛。尽管如此,在一些高难课目训练中,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冲锋在前。

在护航编队,像张双亮一样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党员不在少数。执行护航任务的某团副政委徐令善告诉记者,冲锋,已经成为所有党员骨干的习惯。在此次护航任务中,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在关键时刻、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在远海大洋上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

成空航空兵某团党员干部从严树起战斗力标准——

空情异常,战鹰冲向蓝天

■徐边春 杨朝钊

六月的红土高原已进入雨季,天空时而湛蓝如海,时而乌云密布。成空航空兵某师某团军用机场上,数架新型战鹰次第列阵,昂首待飞。

突然,尖利的战斗警报声响起:“发现异常空情,转为一级战备!”

此时,气象台通告了天气情况:半小时内,本场天气将从多云转雷阵雨。这意味着,战机起飞后不能在本场着陆,必须到数百公里外的备降机场降落,耗油量和风险系数将大大增加。

空情就是战斗命令,警报就是催征战鼓,“敌情”不允许多耽搁一秒!副师长卢建军带领吴正康、赵艳斌等飞行员组成“党员先锋队”,头戴飞行盔,身着抗荷服,腰挂伞刀、手枪,迅即奔向战机。开车、滑行、加力起飞,战鹰冲向天空。

警巡数小时后,异常空情解除。然而,本场上空已经雷电交加、大雨如注。返场已不可能,只能去备降机场!当飞机在数百公里外的备降机场安全着陆时,油量即将告警……

翻看该团团史,笔者了解到,该团是全军第一批改装三代战机的部队之一,长年担负战备任务,经历过的危险、处置过的特情不胜枚举。该团政委华兵告诉笔者:“能打仗、打胜仗,我们随时听候战斗的命令。作为党员干部,不管有什么危险,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

第二炮兵某旅士官党员杨中成心系强军谋打赢——

戈壁大漠,他摁下发射按钮

■周 波 任方正 本报特约通讯员 奉 雷

北国六月,戈壁大漠。随着第二炮兵某旅发射二营指挥长戴宝一声令下,1号手、士官党员杨中成沉着地按下了发射按钮。刹那间,伴随着地动山摇的颤抖,一枚导弹携带着烈焰浓烟腾空而起,呼啸着飞向预定目标。几分钟后,捷报传来,平时沉着冷静的杨中成一把抱住戴宝喜极而泣。

在第二炮兵部队,千人一杆枪,许多官兵直到脱下军装也未能一睹导弹发射壮景。能亲手按下发射按钮,送导弹上天,对于任何一名火箭兵来说,都是至高荣耀。

杨中成告诉笔者,任务成功,他可以安心与妻子举办婚礼了。原来,杨中成与妻子相恋3年,已于年初领取了结婚证,但因为参加演训任务,不久前已经第三次推迟婚期。

4月底,该旅接到导弹试验发射任务。消息传开,全旅官兵个个跃跃欲试,多次被旅里评为“党员突击能手”的杨中成也想参加选拔。可此前他已和妻子商定在5月下旬举行婚礼。当杨中成吞吞吐吐地向妻子说起此事时,妻子通情达理地说:“等你凯旋时,咱们再办婚礼!”

此次发射的是某新型导弹,作为发射单元兵龄最长、资历最老的党员,杨中成和班里3名党员主动请缨,成立“党员突击队”,带领全班同志学在前练在前,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钻研学习。经过理论笔试、现场答辩等层层考核,杨中成所在的发射单元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从全旅脱颖而出,取得了赴厂家跟岗见学、接触实装的机会。

到厂家后,杨中成带头从原理、电路图到实装操作逐一钻研攻关。最终,杨中成所在发射单元在四轮随机考核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通过资格认证,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发射资格证”。

转战大漠后,每次实装操作训练,杨中成都在旁边架设一台摄像机,全程记录大家的口令和动作。训练一结束,他就组织大家看视频录像,反复“挑刺”,研究改进措施,进行模拟强化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中成和战友们两个月的汗水没有白流,圆满完成任务。

载誉归建,营里已经为杨中成准备好了探家的车票。实弹发射前夕,杨中成已经和妻子再次商定,将婚礼定在“7·1”建党节后。

(《解放军报》2015年7月2日 08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

(责任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