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新田实施“十大战役”力破贫困“冰山”

2016-11-05 23:15:55来源:红网

  决战贫困

  ——新田实施“十大战役”力破贫困“冰山”

  新田县地处南岭山麓的湘南大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475人。近年来,新田县委、县政府以贫困不除愧对组织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不安的责任感,团结带领43万新田人民发扬“南有新田”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精准扶贫迈出了坚定的步伐。2014、2015年,两年共减少贫困人口35665人。当前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8810人,且这些贫困人口分布散、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扶贫开发成本极高。

  打赢脱贫硬仗,必须上下齐心,全民参与。

  2016年8月4日,新田县委、县政府召开第九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大会专题研究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秦山成明确全县成立12个脱贫攻坚专业组,12个乡镇为12个脱贫攻坚主战场。县委书记唐军强调,脱贫攻坚是新田发展的一场硬战,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胜战。无论是从贫困群众的迫切期盼,还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她要求全县所有党员、国家公职人员人人投身扶贫事业,争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狙击手”,统筹一切可调资源,集中火力,坚决打赢十大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全县脱贫目标任务。

  坚决打赢精准识别情报战,决不让一户一人错报、漏报。目标精确与否是决定这场攻坚战胜负的关键。为了将贫困人口精准找出,首先严格标准开展精准识别。按照 “一测五看六不进”的贫困对象识别标准、“户申请、村评议、乡审核、县审批”的工作程序和逐级公开、公示的原则,全县共识别出贫困户27606户,贫困人口84475人。其次认真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 按照省扶贫办提出的清除“四类清理对象”(财政供养户、小汽车户、商品房户、个体工商户)和本县提出的坚决清退“五有”对象(有干部、有阔房、有私车、有空调、有大型机械),坚决纳入“五不”农户(粮不足、居不安、病不医、学不上、劳动力不强)要求,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核实清理,全县共清退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四类对象”2659户,8693人,纳入符合条件农户2042户,7148人,切实做到了“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留坚决清退,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全部纳入”。三是科学分类。将核实确定后符合标准的扶贫对象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进行了科学分类统计。

  坚决打赢产业脱贫战,决不让一户丧失“造血”功能。产业增收是贫困户脱贫的主要途径,新田温光资源丰富、土地富含硒、锶等有益微量元素,全县按照“产业提质”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烤烟、油茶、楠竹、富硒果业、药材、花卉苗木、富硒商品粮、富硒蔬菜、畜牧养殖、旅游等十大增收产业,力争到2017年全县125个贫困村每个村有一个以上主导产业,27606户贫困户每户有1至2个增收脱贫产业,18580户贫困户通过十大产业增收脱贫,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同时大力实施两大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全面开展“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工程。县财政每年安排培训资金1000万元,力争到2017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1802人,培训实用技术产业工人4237人次,开展外出贫困劳力技能培训2700人次,使受训的8739个贫困劳动力每人掌握一门技能,实现体面就业,年收入达到1.8万以上;二是认真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在南部丘陵区的94个贫困村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5000亩,在北部山区的31个贫困村完成长防林10000亩,并安排林区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新增管护岗位200个;进一步做大林工产业,每年安排贫困村就业人口200人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扶持发展石蛙、竹根鼠等林下养殖业,在贫困村发展林下经济210户,面积2100亩。

  坚决打赢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战,决不让一个贫困村有制约该村发展得不到解决的根本性问题。重点突出交通、农田水利、信息化和电力四大建设。交通方面,大力开展贫困村公路硬化建设,力争2017年前,125个贫困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主要出口路面宽度全部达到4.5米以上,并完善贫困村路网结构,建成区域循环连通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贫困村客运班车全覆盖和“点对点、零距离”的客运服务。农田水利方面,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达标率100%;并切实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力争达到0.55,基本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同时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使125个贫困村防洪排涝标准达到5至10年一遇,确保贫困村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行政村通宽带率超过98%。电力建设方面,全面达到供电容量。完成125个贫困村的配电网改造升级,每个村的供电容量都达到省里规定的1.5千伏安。

  坚决打金融脱贫战,决不让一村一户因缺资金而贫困。以125 个贫困村为重点,以建档立卡的27606户、84475人为扶持对象。采取“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为核心的金融产业扶贫新模式,到2017年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3.8亿,对11042户、33126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贷款5.5亿元进行直接扶持,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年以上;对没有能力自主创业的16564户、5134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贷款8.3亿元,通过委托帮扶实现户均至少增收3210元/年以上,通过股份合作帮扶模式实现人均至少增收1000元/年以上。一要做大做强扶贫信贷资金放贷平台,抢抓国家金融扶贫机遇,动员县农商行、农行、农发行、工行、建行、邮蓄银行等银信机构的积极参与,确保扶贫信贷资金总量。二要激发贫困户借贷热情,通过在贫困村设立金融服务站的方式,让贫困户享受“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务,并签定四方协议,让农户放心贷。三要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金融资金撬动效益。按照因地制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扶优扶强全县10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全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县政府强力整合各项支农强农资金。80%以上涉农项目资金由县政府按照“四个对接、三个不变”的原则(规划对接、项目对接、资金对接、政策对接;资金使用运行机制、使用方向、建设内容不变)整合,用于贫困村、贫困区域扶贫项目建设。

  坚决打赢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战,绝不让一户住不安。一是认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就近方便安置”的原则,以北部高寒山区、西部大冠岭石漠化地区、东南部干旱死角区为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125个贫困村为重点,全县完成易地搬迁贫困人口19709人以上,其中建设农村安置点18个,安置贫困人口2084人;小城镇安置点7个,安置贫困人口1819人;县城集中安置点3个,安置3848人;县城插花分散安置贫困人口11958人。并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培训、结对帮扶,着力解决搬迁户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过得好”。二是扎实开展危房改造。截至2015年底,新田在住房信息系统中的存量农村危房总数为1329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危房户6597户,五保危房户381户,一般危房户6316户。要抢抓政策机遇,重点解决6978户贫困户贫有所居问题。通过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完成4925户建档立卡贫困危房户改造任务;利用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每年保证50%的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用于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全面完成16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381户五保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并通过争取项目、贷款、整合部门资金,完成6316户一般危改户的危房改造。

  坚决打赢教育扶持劳务协作脱贫战,决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不让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失业。一方面大力开展教育扶持。一是整合资源,改善教育办学条件。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源情况,恢复20个农村教学点,尽可能地满足贫困户小孩就近入学的要求;并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全县所有乡镇均建好1所以上公办幼儿园,所有村级教学点全部增设附属幼儿班,全面覆盖125个贫困村。二是加大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学生都能上学。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档案,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覆盖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孩、所有学段的帮扶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学段实行资助,所需资金通过整合国家资助、教育基金会、校内资助、社会救助、部门资助等资金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兜底,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所有的贫困家庭不因子女入学而返贫。三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投入1600万元为县职业中专新建一栋实训大楼,力争在2017年将县职业中专建成省级示范性职业中专;并从2016年起,由县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和有就读职业院校意愿的三本以下学生每年给予3000元就学补助,确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802名“两后生”在2018年前全部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另一方面,科学组织开展劳务协作输出扶持。根据全县贫困劳动力劳动转移的实际需求,扎实推进“一户培养一产业工人”工程,到2017年输出贫困劳动力9276名,其中职业培训输送5848人,劳务协作输出2141人,帮扶自主创业1287人;并加强村级劳务协作输出平台建设,在125个贫困村设立服务站,每个村招聘1至2名信息联络员,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体系。

  坚决打赢健康扶贫脱贫战,决不让一人因贫困得不到救治。一是加大贫困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力度,投入专项资金585万元,完成93个未达标贫困村卫生室建设。二是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两年投入资金274.1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兜底对象特困人群实现参合全覆盖;在县内乡镇卫生院实行“10+100”新农合补偿模式和提高在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的方法,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实施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和兜底帮扶,帮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三是加大实施贫困人口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干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资金61.2万元,补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经费;每年投入资金104.4万元,保障免费产前筛查项目经费。

  坚决打赢生态保护脱贫战,决不让一村以破坏生态求生存。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探索推广“绿色扶贫”、生态补偿模式,不断提高造林补贴、公益林补助等政策标准。出台鼓励政策,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支持贫困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和特色优质林果产业,既不能让青山绿水掩盖贫困,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脱贫致富。加大建设美丽乡村力度。深入推进全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编制和完善贫困村村庄建设规划,按村庄规划要求有序建设。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改灶和农业面源治污防污、清洁能源建设等工程,创建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保护历史遗迹、古树名木等人文自然景观。

  坚决打赢党建帮扶脱贫战,决不让全县贫困村有一个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一名贫困人口得不到帮扶。一是深入开展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实施“堡垒”工程,整顿1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帮扶转化52个服务水平低的党组织、管理提升61个作用发挥一般的党组织,使125个贫困村党组织得战斗力不断增强;实施“领头雁”工程,更换补充作用发挥较差或空缺的25名支书、教育帮扶作用发挥一般的61名支书、分类考核125个贫困村支书,使贫困村支书充分发挥精准脱贫带头作用;实施党员“双带工程”,激发党员带耧致富意识,确保全县388名贫困党员如期脱贫;实施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以盘活资源增收一批、发展产业增收一批、股份经营增收一批等方式,使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至少达到每年4万元以上。二是全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安排省、市、县63个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其中省工作队4个、市工作队5个、县工作队54个,按 “一拖二”的方式,对全县1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全覆盖驻村帮扶。三是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一方面建立党员干部扶贫结队帮扶制度,每名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户以上贫困户;另一方面动员全县所有公职人员结对帮扶一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并落实具体帮扶措施,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加大考核力度,贫困户不脱贫结对帮扶人不准撤身。

  坚决打赢社会保障脱贫战,决不让一户兜底户生活在贫困线下。一是强化生活兜底保障。按照上年度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核定兜底脱贫对象生活保障金标准,确保全县1598户3060人兜底保障贫困对象实现政策性脱贫。二是实施教育兜底保障。通过开展国家教育资助、社会资助和“雨露计划”,对全县兜底保障对象中的338名在校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高等教育兜底保障。三是实施医疗卫生兜底保障。对全县兜底保障贫困对象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实施住房兜底保障。全面实施兜底脱贫保障对象住房保障,完成195户兜底脱贫保障对象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完成1026户兜底脱贫保障对象的危房改造任务,解决好381户五保危房户的住房问题。(永州日报记者 雷述明 通讯员 陈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