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孕文明 生态光耀渭南
2016-10-19 17:35:29   来源:中国网

“渭河之水向东流。”,横亘整个关中平原,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我马不停蹄,马不停蹄的奔向渭水之南,只为那一睹那千年才情。

QQ图片20161019172330.jpg

“渭河之水向东流。”,横亘整个关中平原,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经有一千多年,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渭河流域。渭河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

渭南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渭南老城的城门上,至今还留着这八个字,就是历史的见证。渭南的文化底蕴,也不必说,贾平凹在《定西笔记》写到:“在我的认识里,中国是有三块地方很值得行走的,一是山西的运城和临汾一带,二是陕西的韩城合阳朝邑一带,再就是甘肃陇右了。这三块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纯厚,都是国家的大德之域,其德刚健而文明,却同样的命运是它们都长期以来被国人忽略甚至遗忘。”。

在渭河流域,带“渭”字的城市有地两个,一个是甘肃的渭源县,另一个就是陕西的渭南市。渭南以前作为县名, 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说起渭南,仓颉、杜康、司马迁、杨坚、白居易、郭子仪、寇准、印光法师、李仪祉、杨虎城、胡景翼、习仲勋,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自不用说,像张仁愿、薛敬之、李因笃、王弘撰、王杰、王鼎、李十三、阎敬铭、杨钟健、郭坚、屈武、张宗逊等地方区域人物,也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

2016年10月12日,陕西省行走渭河新媒体调研采访团深入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潼关县,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对渭河渭南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等工作进行了为期3天的采访。

 QQ图片20161019173146.jpg

华阴老腔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一听到金庸这个名字,便肃然起敬。如果说华山论剑,轰动武林。那么华山脚下的华阴老腔便是《笑傲江湖》的真实存在。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华阴老腔一声吼,穷山恶水都得捧。#行走渭河#渭南站,来到华阴市,现场观看张喜民老师和他的老腔艺人团队带来的精彩表演,震撼至极。

从一个临近濒危的地方小剧种,成为如今红遍全国的文化现象,华阴老腔无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幸运儿。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陕西省华阴县泉店村的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目前,华阴老腔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渭南作为关中平原上最开阔的地域,渭河水孕育了渭南人大气豪迈的性格,这和华阴老腔粗犷豪放的性格心心相印。

2016年央视春晚上,歌手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联袂表演的《华阴老腔一声喊》,粗犷豪放的“远古之音”震撼了观众,也激发了人们对这种古老唱腔的兴趣和好奇,华阴老腔甚至成为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然而,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霸气老腔在当地正陷入无人继承的尴尬境地,迫切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渭南市民的“十分钟体育健身圈”

实施渭河综合整治,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渭南市广大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一项民生工程,如今的渭河,堤固、洪畅、岸绿、水清、景美。

 打造渭河全民健身长廊,更是一项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按照省政府的安排,渭南市政府在渭河综合治理的框架和基础之上,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全面推进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设,完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运动健身场所。

在渭河健身长廊上,规划安置着许多不同的体育健身器材以及棋盘等休闲场地,一大早,市民们在健身长廊的体育器材上做着各种运动和锻炼,广场舞爱好者随着音乐跳着舞。

据了解,渭南市共完成健身步道184公里,自行车道156公里,安装各类健身器材659套,修建休闲广场15处,儿童乐园10处等。

如今的渭南市渭河长廊,不仅成了广大市民体育健身、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还成了渭南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QQ图片20161019172430.jpg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

渭南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在文学、思想、书法、绘画、手工艺、曲艺等方面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为了文化传承,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应运而生,它坐落于城市中心,与渭南市政府办公楼、市博物馆等建筑群交相辉映,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建筑面积约32000平方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馆”里系统呈现了民间艺人的录音、录像、照片、文字记录等资料,无论数量与质量,均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这里拥有藏书3万余册,收集有刺绣、陶瓷、布老虎、拴马桩、皮影、泥塑、石刻、面花等民间工艺品3千多件,致力于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弘扬前辈的创造精神。

最好的宣传就是传承,据了解,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成为普及非遗保护知识,传习非遗项目的重要阵地。这也是渭南市创建文明城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QQ图片20161019173208.jpg 

城在河中 河在城中沋河景区

沋河发源于群山之间, 千百年来,沋河不疲倦地奔流着,见证两岸沧海桑田的变化。

沋河承载了渭南的记忆,穿越了渭南的美丽,流淌着渭南的传奇,积淀了渭南的文化,渭南因沋河而美丽。沋河长久以来就是渭南的后花园,已成为渭南人的精神家园。

沋河公园是渭南市区较早成型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改造开放后的沋河公园形成了植物配置科学,园林小品丰富,亭台廊架错落有致,座椅分布合理,园路曲径通幽,地势起伏,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沋河公园新景观,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走进华州

10月13日,、各微博资讯博主、地域文化学者、专家组成的30余人采访团,在省环保厅宣教中心副主任杨松峰的带领下,走进华州进行集中采访报道。

交流座谈会上,华州区副区长任武志对华州区进行了详细介绍,地域学者对华州人文、地理进行了精彩讲解。

采访团先后对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宏权皮影艺术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云雾缭绕的少华山,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气势不凡的古刹潜龙寺,古老的皮影制作过程,刻工细腻的皮影艺术品,乡土气息浓厚的皮影戏演出,时时引来记者们的赞叹和掌声。

活动结束后,记者们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第一时间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图文并茂的微博新闻引来了不少粉丝的转发、评论,@指上陕西的博文《行走渭河、少华山站》被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播报。

近年来,潼关县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黄金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打造潼关旅游新品牌,推出了“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主题景区建设项目,形成“一环、两心、三区、四点”的景观。

“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一环:指从县城以西的岳渎阁景区开始到达古城南门,沿河而上到达十二连城烽火台广场,沿越野自行车道到达县城古栈道,最后到达起始点。两心:指以沿山景观带和河滨景观带为自然核心,以古城公园和十二连城烽火台公园为人文核心。三区:即山区景观带,南门及古城公园景观区和河滨景观区。四点:四处大的自然人文旅游节点,小寨子合欢广场、抗战战壕遗址、古城南门遗址、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

站在岳渎阁北览黄渭洛三河交汇美景,南眺西岳华山之惊险,岳渎相望观赏绝佳之地。慢游潼关让您重温古关、古城、古战场之关隘文化,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雄壮绚丽。

行走渭河,是行走文明之河,历史之河。大生态孕育大文化,大环保创造好生活,行走渭河,我们在路上。(中国网陕西报道  记者 王玮 王奔) 

(责任编辑:任湘萍)

相关热词搜索:渭水 渭南 生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