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县仁居镇红军公园红四军纪念馆。朱双玲 摄
平远县地处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区位与江西中央苏区一脉相承。1929年至1930年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罗荣恒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三进平远,两度驻扎平远县仁居镇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今年10月、11月,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通过查阅资料、老同志回忆、走访革命遗址等工作,汇总全县有据可查的红色资源共有88处,较多革命旧址旧居原貌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据平远县县长刘许川介绍,平远有意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壮大旅游产业链,争取与福建古田、江西瑞金合力打造粤闽赣边红色旅游三角区,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让红色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平远红色资源
平远有据可查的红色资源共有88处。按遗址性质分,革命遗址78个,主要有: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8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1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1个;其他遗址7个,主要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个,重要人物故居5个。
全县88处遗址原貌保存较好
平远地处粤闽赣三省边陲,层峦叠嶂,在战略上可攻可守,成为革命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因此遗留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今年10月、11月,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县12个镇80多个点,跨越闽、粤、赣3省6县(武平、寻鸟、平远、蕉岭、梅县、兴宁)交界处,攀高山、进林串坳访农户,找老人、烈士后人了解和掌握遗址线索,形成普查结果。
根据普查结果,平远全县有据可查的红色资源共有88处。按遗址性质分,革命遗址78个,主要有: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8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1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1个;其他遗址7个,主要有: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个,重要人物故居5个。按时期分,大革命时期2处,土地革命时期(反映平远在原中央苏区革命斗争的历史)73处,抗日战争时期8处,解放战争时期5处。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遗址绝大部分集中在平远县老县城仁居镇。走进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仿佛走入了革命时期的小乡镇。村里大部分建筑仍是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原貌保存完好,建筑的外墙上革命标语仍模糊可见。村里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此处,将当年的革命故事代代传述。
1929年至1939年间,红四军在朱德、林彪、陈毅、罗荣恒、栗裕、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三进平远,其中两度驻扎在仁居镇宣传革命思想、扩大工农武装、建立革命政权、全面开展土地革命。1929年10月,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攻打梅城失利,实行战略转移,红四军首进平远。当天,红四军在石正圩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主张。
1929年11月,红四军在朱德军长、朱云卿参谋长率领下,从江西寻乌进入平远,当晚占领当时的平远县城,现在的仁居村,收缴了国民党警察局的全部军械,释放被关押的全部人犯并开展整治宣传工作。
次年5月,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引下,红四军第一纵队从江西寻乌县分兵平远游击,这是红四军第三次来到平远,第二次驻扎仁居镇,此次驻扎对平远的革命斗争推动很大。一是在平原县城仁居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二是成立了革命武装,县区两级共有武装赤卫队员300多人;三是在仁居、东石、大拓、超竹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发动工作,在仁居写了大量的红色宣传墙标,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四是在红四军帮助下,中共平原县委、平远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全县按计划分期分批打土豪为主要内容的武装暴动。
分阶段修缮保护革命旧址
现年80岁高龄的老伯曾善仁告诉笔者,他小时候常听奶奶讲,现在的仁居中学原来叫附城中学,当年红四军驻扎期间,朱德军长曾搬来板凳放在学校门口的大榕树下,站在板凳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村民们热血沸腾。仁居中学也曾是朱德短暂停留的住所,但经过多次改造,住所已被拆除,学校内部也不是原来的样貌。除此之外,仁居镇内的革命旧址、旧居仍保持着原貌。
平远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远明介绍,平远此前已对红四军军需处及抗战后期的省政府金库进行了修复工作,并将金库开发为纪念馆。
红色资源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许多遗址遗居在革命中被摧毁,而遗留下来的作为历史证明应得到有效的保护。据王远明介绍,平远县近年来一直在进行革命遗址遗居修缮工作。今年10月、11月对全县红色资源进行普查后,制定了更为完善的保护修缮规划。针对重点遗址遗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平远县对红色资源进行了短、中、长期分阶段保护工作,完成了位于仁居镇的红四军纪念园扩容提质、仁居革命旧址群和红军墙标群的修缮保护、修建和布展“平远抗日英烈纪念馆”。
此外,平远县还要求县辖12个镇根据全县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时期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活动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纪念设施、其他遗址的类别,以及保存情况和各镇的特色,经综合平衡后,挑选1—2个作为重点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
“我们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将红色资源修复好,以期还原历史,让后人铭记历史真相。”平远县县长刘许川介绍,平远红色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理应得到保护。”
争取与闽赣创建国家5A级景区
在仁居镇的东门河畔,明代“青云”古桥旁,矗立着一幢带地下室的3层楼房,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于去年修缮完成并开发成“金库奇观”纪念馆,供游客观赏。
据时任任平远县县长秦庆钧撰写的《回忆录》及朱浩怀《平远县志续编资料》记载,民国政府省级机关远迁平远后,党、政、军主要机关驻原大柘乡(现平远县城大柘镇)、东石乡(现东石镇)、坝头乡,司法和经济财贸单位驻原县城(现仁居镇)。其中,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及实业公司等经济机构均驻在仁居。由于多家金融单位在仁居,故特征用仁居东门街一幢叫“芹楼”的楼房作临时金库。
金库整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房间空间尺度保持着当年的格局,大楼内的部分楼梯、地板、扶手保持原样,而且仍可正常使用,平远县对金库进行了基础修缮后布展成纪念馆。
对金库的开发仅是平远红色资源开发的开端,平远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生态旅游、农村旅游相结合,打好“红色旅游牌”。
据王远明介绍,平远把仁居镇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打响“红色乡村”品牌,形成“一园、一地、一山、二村”的总体发展格局。“一园即红军纪念园;一地是慈橙农业产业基地;一山是大华山景区;两村是红色古村落仁居村和三省集市村古丁村。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构建旅游线路。”其中仁居村将被打造成“民国风情小镇”,将革命遗址遗居修缮好后,还原当年抗战时期的样貌,作为特色旅游来吸引游客。
平远红军纪念园落成于当年红四军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的地方——平远县仁居镇东校场,该园以打造“梅州市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为主题的公园”为目标,规划面积200多亩,包括展馆区、纪念塔区、纪念亭区、休闲区4个主要功能区。项目分两期进行,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二期工程将与仁居驾虹桥、青云桥、民国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拟建中的仁居河岸农特产品一条街等实现有效对接。“目前我们将红军纪念园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申报成功的话,纪念园将成为继叶帅故居和三河坝后梅州第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王远明说。
同时,平远将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以瑞金为核心高起点建设一批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机遇,与江西、福建一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争取与福建古田、江西瑞金合力打造闽粤赣边红色旅游‘金三角’。”刘许川介绍说。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朱双玲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