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超
在新疆,有一个典型的红色旅游区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里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战时扛枪,闲时垦荒”,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屯垦戍边队伍。195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2万名指战员、官兵就地转业,融入到兵团屯垦戍边的大开发中去。
兵团全体干部职工,在新时期创造辉煌,战胜西部大戈壁干旱缺水的困境,在南北疆两大沙漠边缘开垦出了千万顷良田,建设了8座颇具规模的城市,拥有独立且完善的产业结构。历经半个多世纪,兵团屯垦战士留下来了大量屯垦遗址,这些遗址逐渐成为红色旅游新亮点,成为新疆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常委、徐伟华说,兵团的使命是屯垦戍边,是新中国第一个,也是现存的唯一一个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屯垦历史的当然继承者,也是屯垦文化的传承者。兵团要抓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机遇,通过产业援疆、文化援疆优势,加快旅游开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打造更多的拥有“兵团精神、屯垦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自主品牌,形成兵地融合性精品产品,打造兵团屯垦旅游景点、新型军垦城、屯垦戍边纪念馆等反映“中国屯垦文化”的旅游载体。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阿拉尔市有一座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三五九旅文化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三五九旅将士官兵使用过的武器、生产工具、文献资料、艺术品、勋章奖状等10大类文物共1万多件,全面展示着三五九旅南泥湾精神。如今,阿拉尔市红色的屯垦历史,绿色的现代田园,“秘”色的西域文化,蓝色的河湖水系,金色的大漠胡杨,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师阿拉尔旅游区。
在五家渠市的将军纪念馆内,展品陈列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历史为脉络,以124位将军为核心,以重要任务和重大事件为主线,突出宣扬六师前身部队在中国解放的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师市在屯垦戍边的千秋伟业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和“忠于使命、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创新争先”的亮剑精神。
更多人熟悉的石河子市建有军垦纪念馆、军垦第一连、周恩来纪念碑、二十二兵团指挥部旧址等多处红色旅游景区(点),特别是军垦博物馆已经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之一,承担着展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建设成就和石河子市历史发展。
此外,格登山碑、小白杨哨所、十师一八五团西北第一连、十四师四七团解放和田纪念碑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点)记录着兵团红色旅游发展的轨迹,是兵团乃至新疆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已经融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中的精品线路中。
兵团旅游局副局长赵大勇说,兵团的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红色旅游,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伟大使命,流传着“八千湘女上天山”、“千里急行军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传奇故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和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红色旅游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资源。目前兵团党委非常重视这些宝贵的精神载体,将红色旅游纳入屯垦旅游专项规划中,兵团也正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
挖掘红色旅游产品
兵团成立60余年来,始终坚守在祖国西部屯垦戍边,开发了数以万顷的屯垦土地,建立起了一个个农垦团场。同时也发展起来了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北屯市、铁门关市、双河市、可克达拉市等8座军垦城。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270万干部职工的大型省级计划单列单位,兵团系统所拥有的大量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成为现代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旅游局认为,这种新时代的屯垦属于军垦的内容,也是红色旅游在新疆的延续。发展“中国屯垦文化”旅游品牌将使得新时代的红色军垦文化、兵团精神传承下去。
近年来,兵团八师党委以石河子市为主,围绕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二十二兵团旧址以及周恩来纪念馆开发出传统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此同时又开发小李庄、一五〇团驼铃梦坡沙漠屯垦区等一批新的红色旅游景点。
一五〇团是兵团八师距离沙漠最近的屯垦团场,60年来,一代代屯垦战士在沙漠边缘,与沙漠进行着斗争,在沙漠边缘开垦出数百平方公里的良田和数百公里的林带。为纪念屯垦人的丰功伟绩,八师在一五〇团驼铃梦坡景区建立起旅游景区,一方面发展以沙漠、绿化等主题相关的户外探险、沙漠越野等特种旅游产品,一方面展示屯垦人新时代的兵团精神,体现出军垦战士的不畏艰苦奉献的军人精神。
一五〇团旅游局局长白兴成说,驼铃梦坡景区包含红色旅游、沙漠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三部曲。在这里,既能感受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又能欣赏到自然生态美景和人文风情;既能重温前辈的艰苦革命历史,又可以在现代团场体验特色瓜果采摘和军垦特色美食等,要打造出富有兵团精神的综合景区。
兵团十师北屯市旅游局在全师范围内推行“一团一品”的特色旅游产品。位于边境的一八五团是我国最西北脚的一个团场,该团场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向游客推出边境红色旅游产品和沙漠观光旅游产品。经过连续五年的发展,团场境内涌现出浩瀚壮阔的额尔齐斯河、连绵沙山中的沙漠奇景白沙湖、奇妙的鸣沙山、神秘的眼睛山等自然景区和西北边境第一连、团史馆、庄严的抗洪守土纪念碑、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第一代军垦人旧居、地窝子等屯垦戍边红色旅游基地等一批人文景观,成为兵团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区之一。
此外,各师(市)纷纷开建各类反映建师、建市史地发展的展览馆、陈列馆、纪念馆或博物馆,宣传、留存师(市)历史。
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近几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兵团特色的红色旅游作为主体,加快相关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出诸多产品,让旅游业成为带动兵团职工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八师一五〇团驼铃梦坡景区,是石河子市一家红色旅游景区。近年来,团里又新建了红色旅游展馆,军垦魂雕塑、党员宣誓墙等红色旅游景点景观,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该景区解决团场30多人就业,引进蒙古包、沙漠越野车、骆驼、拓展运动等多项活动。在红色旅游区,游客既可以通过军垦纪念碑的形象介绍和军垦纪念馆里生产生活用具的陈设,了解兵团近60年来的奋斗和发展历程,还可以在红色教育基地,面向“中华魂”重温入党誓词。
一五〇团职工家属孙梅过去在家待业多年,驼铃梦坡景区发展起来后,她来到景区里开始经营餐饮,旅游旺季月收入达到2万余元,一年下来比过去增收超过5万元。孙梅说:“现在来兵团感受红色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原来没事儿干的时候,感觉生活有些无聊,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有事干了,钱包鼓了,心里踏实多了。”
在该景区的带动下,不少团场职工开始从事农家乐旅游接待,同时也带动了附近农民的生意,不少蔬菜商按照订单给农家乐经营户送肉送菜。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兵团旅游业的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兵团逐渐开发出不少承载着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精品线路和产品。兵团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宇科说,兵团已经编制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还正在编制第十三个五年旅游业发展规划,红色旅游作为兵团旅游的核心部分,重点推出五家渠市、阿拉尔市、石河子市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进一步完善十师一八五团边境旅游区、十四师解放和田屯垦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区,进一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彰显出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增强红色旅游内在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中国屯垦文化”为代表的军垦文化和国家屯垦公园的形象定位,让兵团文化成为红色旅游中一条涓流不息的小河。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