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树茂
今年8月底至9月,国家旅游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组织千万游客红色旅游景区行,开展“百千万”红色旅游大宣讲,成立“全国红色旅游推广旅行社联盟”,以红色旅游的特殊方式,在行业掀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高潮。 “主题活动”及各项配套活动部署周密、环环相扣;全国联动遥相呼应、精彩纷呈;活动组织有声有色、安全有序,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喜闻乐见,是一次红色旅游集中展示亮相的盛典,是一次红色精神集中弘扬传承的典范,也是一次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成功探索。
“主题活动”是旅游服务国家战略的集中体现
“主题活动”,是国家旅游局继2005年提出“中国红色旅游年”之后,十年来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是业界十年来组织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联动最广的一次红色旅游主题活动。
活动主题鲜明。活动方案制定紧扣中央确定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发挥定位、定调、定向作用,既有“国家范”,又有“红色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8月31日主会场启动仪式上指出,“动员全国旅游行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共同奏响磅礴交响曲”。“主题活动”把红色旅游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把回顾历史与展望未来相结合,把弘扬红色精神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通过发布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电子图、千万游客红色旅游景区行、“百千万”红色旅游大宣讲,引导、鼓励广大游客游览抗战景区、聆听抗战故事、接受红色洗礼,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
全国实施联动。8月31日,国家旅游局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主会场启动仪式,当天有24个省市区在各地举办分会场启动仪式。在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安排下,以沈阳为“起点”,各地遥相呼应,拉开了全国旅游行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宏大序幕,国家、省、市、县旅游部门、红色旅游景区步调一致,在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活动氛围。同时,各地积极开展区域性联动,如东北三省“重走抗联路,共铸民族魂”活动,所有抗战主题景区联合,众多旅行社参与;湖南省旅游局把务实推进“百千万”活动作为红色旅游强基固本的重要工程来抓,他们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共同推进红色旅游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的倡议书》,在全省广泛开展红色旅游“三进”宣讲活动,开展“三百”共建活动;河北联合陕西、山西三省9市,开展“情系太行,薪火相传—八路军129师太行抗日寻访行”纪念活动,行程约2800公里,重温129师抗战历史。
行业集体亮相。“主题活动”搭建了一个旅游部门、专家学者、导游讲解人员、旅行社、红色旅游景区等单位集中亮相的平台,在全国范围唱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红色旅游交响曲”。导游讲解人员坚持在弘扬红色精神的第一线,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举行红色旅游宣讲活动,通过“走出去”的形式,向广大学生、居民和员工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既创新了红色旅游的传播方式,又使导游讲解人员得到更多历练,不断提高讲解技能,强化服务意识,争创行业标兵。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组织获奖的讲解员全师巡讲,将红色旅游宣讲贯穿到五家渠第四届葡萄节、葡萄酒庄文化节、观鸟节以及体育旅游节。各地红色旅游景区以开展主题活动为契机,对红色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展示,进一步丰富了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如甘肃组织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西路军凉州战役纪念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在市民广场、步行休闲街区等人群密集区域以展板、宣传画册等形式,宣传讲解红军西路军和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吉林省编印了《吉林红色旅游指南》和《旅游资源故事汇编》等资料。
群众踊跃参与。各地把群众参与作为评价活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围绕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结合实际,推进红色旅游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举办多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相关活动,增强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如四川开展的“讲抗战故事·赠景区门票”征文活动,许多大中学生走进红色旅游景区踊跃参与,拿起笔畅言所思所感;山东组织的“红色印记”大型抗战题材情景剧文化演出,情景逼真,感染力强,观众深受教育。黑龙江在活动期间开展红色旅游宣讲5000余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内蒙古开展红色旅游宣讲533场。 贵州遵义市共组织开展党史专家讲红色文化活动150多场,参与活动党员干部群众达10余万人。吉林长春市推出文献片《关东军档案》、《慰安妇》等影视片,长影旧址博物馆举行大型红色电影经典海报展、开展红色经典影片展映月、组织小记者举行红领巾红色精神寻访活动、开展红色电影免费进社区互动。山东烟台市开展了“胶东红色旅游活动季”,通过展览、文艺汇演、研讨讲座、影视展映、巡回演讲等8大类105项活动,吸引参与群众上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组织开展了大小活动373项;组织党史及红色旅游专家、优秀导游讲解人员,进校园、社区、企业、机关、景区等开展红色旅游宣讲21797场次。据纳入全国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的百个经典景区数据统计显示,9月份百个景区共接待游客1508.94万人次,人民群众红色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社会反响热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本次“主题活动”,同时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对“主题活动”进行宣传、解读,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题活动”不仅是旅游行业和红色旅游景区的舞台,同时也为革命英雄、革命后代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为广大群众接触感受红色精神搭建了便捷通道,进而形成了红色旅游全民参与的热潮,迸发了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活力,催热了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经济。如吉林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给老英雄的一封信”活动,免费接待老兵并通过老兵讲故事的形式铭记历史,举行“我为英雄点赞”青少年课外讲堂活动。山西微博话题“10万学子走山西”在活动期间阅读量高达315.5万次。
“主题活动”组织周密有序,达到预期目标
举办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是国家旅游局贯彻落实中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部署要求的具体行动,各级旅游部门聚焦主题、积极参加,各方面群策群力、密切协作,确保了“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高度重视,领导有力。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重大活动协调办公室,积极响应中央要求,统筹组织红色旅游重大活动。李金早对“主题活动”做出明确指示,对全行业发出“动员令”。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晓峰多次召开座谈会和工作部署会,反复研究活动总体方案,8月初亲赴沈阳市调研、部署,同时抓住重要时间节点,按照倒排工序安排活动进展,在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的情况下,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活动开展的合力,并在活动的每个重要环节、关键问题上都提出要求,为搞好活动提供了遵循。
统筹安排,密集调度。“主题活动”联动性强、时间跨度长、任务要求高,在局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全国红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活动开展前认真调研,反复推敲、全力以赴,同时分层级、分时段、分重点进行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开展活动情况。在活动举办前印发相关通知,对各地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在活动中期进一步提出要求,实施不间断督导。同时,对红色旅游重点省份进行专人专门调度。
认真总结,激励先进。全国红办及时汇总各地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做到有始有终。从重视程度、启动仪式情况、内容丰富、宣传成效和社会反响等方面,对32个省级旅游部门组织活动情况进行评估遴选,评出了十个较好的单位: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省(区)旅游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旅游局。11月9日,“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全国火炬汇集仪式上在延安举行,活动由国家旅游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仪式上国家旅游局授予上述十个单位“全国红色旅游万里行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并颁发奖牌。
“主题活动”成效明显,具有积极社会意义
“主题活动”实现了政治性、社会性、群众性的高度统一,迸发出具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效应,也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一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红色旅游发展做出系列重要讲话,是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主题活动”,紧紧契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把准大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革命传统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感染人民群众,是对红色旅游发展成效的一次全面展示和检验。全国红色旅游景区联动上阵,对红色旅游的内涵进行深入的发掘、阐释、宣传,千百万群众和青少年走进景区接受教育,寓教于游,架起红色旅游与广大游客联系的“桥梁”,以其实实在在的教育功能和丰硕成果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次红色旅游市场推广的积极尝试。红色旅游是“红色”与“旅游”的相互叠加、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新的旅游业态、新的经济形式。“主题活动”从一开始就定位为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也是旅游各要素集体亮相、集中展示的大舞台。“全国红色旅游推广旅行社联盟”宣告成立,发布了《全国红色旅游推广旅行社联盟——沈阳宣言》,精心编制抗战主题——6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各地也结合实际编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多类型红色旅游产品、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品展销、建立红色旅游区域营销合作机制,由旅行社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使红色旅游的市场推广探索了新路径。“主题活动”在调动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人员、广大游客等全行业要素参与过程中,使红色旅游以“+”的方式,进一步释放了教育功能、社会影响、促进消费、产业关联等综合效益。
一个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有效抓手。举行抗战主题纪念活动,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旅游部门以政治上的敏锐、认识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觉,策划了一批主题鲜明、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红色旅游活动,使之成为党的重大纪念活动的重要载体,有力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历史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也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
(上图为主题活动现场表演 本报记者 刘亚湖 摄)
(编辑:徐方)